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抗灾镜头应多给那些“心内如汤煮”者

火烧 2009-02-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呼吁媒体应多关注农民抗灾实况,而非官员做秀。强调农民是抗旱主体,媒体应记录他们的努力与困境,而非只聚焦官员表现。

抗灾镜头应多给那些“心内如汤煮”者

钟声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读罢这首著名的古诗,明公定会联想到拙作所针对的是什么。没错,大旱关头,看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画面,以及形形色色的媒体图片,谁感觉不到素质低下的狗仔们,力图表现的并非全部灾情,尤其是那些“心内如汤煮”的农民,而是现场那些脑满肠肥、衣冠楚楚的各级做秀之官。  

道理很简单。刚好是秧苗当春乃发生之际,老天偏不作美,来了一场多年不遇的大旱,最着急者是谁?当然是以地为生的广大农民!抗旱救灾的主体亦非他们莫属,即使有外力相助。所以,作为新闻媒体,不把镜头或笔端首先和重点指向他们,记录并宣传他们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场景、好做法、好经验和动人事迹,而是更多的指向本来对含有人祸因素的天灾负有重要责任的各级党政之官,使之反仆为主,似成抗旱主角,这岂非本末倒置,为抗旱帮倒忙!  

还记得《龙江颂》中“一碗水也能救活一棵秧苗”的经典台词吗?须知,最终能够解决旱灾的主体是亿万农民自己!水,要靠他们一桶桶去浇;苗,要靠他们一棵棵去救;即便绝产,苦果也要由他们自己来品尝。作为人民公仆的各级党政之官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  

谈帮助?那是人民公仆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分内事;谈领导或指导?当一座座水库行将干涸、一口口机电井废弃、一条条水渠早无踪影,尤其是一个个足以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农业集体分崩离析,变成人自为耕、户自为作的一遇自然灾害只能求老天保佑的时候,尚存良知之官还有颜面相谈?还不耻于在媒体上频频露脸?  

诚然,大错早已铸成,且非下官之过,一些党政领导干部面临大旱之灾,积极深入农业一线,领导和帮助广大农民抗灾,无可厚非,并且值得称道。但对于那些前呼后拥下基层,做点工作就要求电视上见影、电台里听声、报刊上有字的不无做秀之嫌的领导干部,实在难以恭维,甚至极其令人不齿。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就在自己尽情表演之际,灾情并未从根本上解除,无数灾区人民仍在痛苦中煎熬;即便缓解了的农民,仍会余痛未消,展望日后,不“旱”而“焦”啊!  

当然,并非所有的“秀”都不能做。相反,必要的有利于抗灾的“秀”还得做。尤其对于一些拥有决策权的高官言之,并非一定要深入灾区以示“重视”,或许面对无情的旱灾,专门去南街村、刘庄等依靠集体的力量取得抗旱救灾重大胜利,甚至根本不惧各种自然灾害的农村视察一下,搞一下对比,从中找出农村自己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好办法,更有利于抗灾,也更是值得一做之“秀”!  

要知道,“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农村和农业的生命。找出广大农民足以自己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好办法,并由此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才是最终解决“农夫心内如汤煮”的妙药良方和一劳永逸的上上之策。革命导师列宁所说的“无论哪一种能够促进协作的、劳动组合的农业的措施,其意义都是难以估价的(见列宁选集4卷106页《在农业公社……代表大会上的演说》。”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

  • 胡靖:非洲饥荒之中国映衬
  • 毛主席时代永远怀念--驳网易毛时代水利不值怀念的谬论
  • 新闻联播露真相,私有改革元气伤!
  • 水库被老板承包养鱼是不是人祸呢?
  • 胡靖:小水窖救不了农村水利--“大包干”带来水利大倒退
  • 红旗渠究竟靠什么修成的?(附红旗渠纪录片)
  • 毛主席是怎样决策和督导治理淮河的?
  • 从五省旱灾看资改派反党集团
  • 时寒冰:旱灾真相实地调查(中部、下部)
  • 抗旱救灾志愿者行动倡议书
  • "大西南的旱灾,四成是天灾,六成是人祸"一个老农民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