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国企不是“非市场性”代名词

火烧 2012-04-10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国企并非非市场性代名词,强调其市场化改革与全球竞争力。面对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国企正通过公平竞争推动全球化发展,展现其在国际经贸中的积极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家兴起了一股试图将“中国制造”排斥在外的浪潮。

一家名为“美国制造业联盟”的团体以中国企业参加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建设为由,要求国会通过立法,强化“购买美国货”。澳大利亚认为华为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禁止华为投标澳大利亚国家宽带网。不久前,美国“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的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听证会,把中国国企给美方带来的竞争压力、美方应该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作为主题。

类似事件体现了一些西方国家对华经贸摩擦的新特点——在其自身利益需要保护时,越来越多地将矛头对准中国国有企业。

其实,华为是地道的中国民营企业,凭借出色的技术专利已在全球赢得广泛的市场。参与前述大桥建设的中国企业——振华重工确实是中国国有控股公司,但它已经完成的承建部分完全是凭借市场规律进行投标。

国企并非中国才有,统计表明,世界上70%以上的石油资源都是由各国国有企业控制的。以所谓“非市场性”为借口而将中国国企拒之门外,显然站不住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国企进行了深刻变革,全方位与市场接轨。中国国企完成多元化转型,不少已经上市,其中一些甚至在美国上市。对中国改革稍有研究的人,不应忽略这一基本事实。

一些鼓动排斥中国国企的人,所持一大理由是中国国企搞垄断。大型中国国企,尤其是央企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都是排头兵,这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需要。但是,中国并不鼓励央企的垄断性,努力保障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在《反垄断法》面前,国企并无特权可言。

不能不指出,西方一些国家这些年与中国国企打交道,实际上是获得了实在的收益、分享了成果。以中远集团为例,2002年,当许多外国船运公司撤离美国波士 顿时,是美国将他们请进去了,公司业务扩大了,一下子解决了成千上万美国工人的生计。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的中国业务结束之际,美方表示,这座当地地 标式工程成了连接美中两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桥梁。有专家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挽救了世界经济,中国国企功不可没。过河拆桥, 不是发展健康经贸关系的应有之道。

阻挠中国国企进入他国的市场,实际上是一种投资和贸易保护,既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也有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

相关文章

  • 问“世行行长”:为什么要“缩减国企”?
  • 狐狸终于露出尾巴了!
  • 美国制裁中国国企 “中国不会盲目追随美国”?
  • 美国下一步将向国企动刀
  • 高盛员工薪酬来自中国国企
  • 中国国企将不再享有利润用途主导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