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杨奎松的算术和逻辑——从杨教授的收入差距说谈起

火烧 2007-12-3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杨奎松教授关于毛时代与蒋光头时代收入差距的论述展开,分析其逻辑与数据对比,指出其忽视工人收入及市场因素,引发对收入不平等根源的深入思考。

  前阵子,B大某著名教授发表了一篇宏论,说什么毛时代的收入差距远远大于蒋光头时代,而他的依据是什么呢?是拿毛时代公务人员等级工资表和蒋光头时代公务人员的等级工资表作对比,因为前者比后者大,所以说明了“权力不平等”才是“收入不平等”的根源。那么,究竟是不是杨教授忽悠的这样呢?我们不妨作个分析。

  第一,毛时代的那个级别工资,是涵盖了全体干部工人的(1959年最低的是学徒工,每月18元),而他拿出来作比较的酱光头时代工资,则只是官员(公务人员),不包括工人。而在解放前,中国工人的收入状况是什么样的?这里略举一例——1925年全国电报局人员月薪共25级,最低的试用人员为每月10元,最高的24级为180元,而这还是官办企业的工人工资。其他企业的工人工资,据当时《上海时报》毛一波著《中国妇女劳动状况》一文统计,1914-1921年各业女工三年工龄的在每日0。08元(砖瓦)-0。25元之间,也就是说,三年期的女工在没有休息日的情况下,每月最低工资仅仅是2。4元!童工的情况与女工大体相仿,总体上还要低一些。至于那些丧失了人身自由的“养成工”、“包身工”,则更是等而下之,过的是奴隶般的日子!

  第二,酱光头时代的公务人员工资等级表,本身也是杨教授所痛恨的“政治权力”定的,包括美国的总统工资,也不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第三,毛时代的收入差距,杨教授所列的等级工资基本就是工资收入的上下限,如果考虑到免费医疗、教育以及各类票证等因素,这个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差距只会缩小而不会扩大(免费医疗、教育如何“市场化”折合成货币收入,自可以以今日教育产业化后的支出为基数计算)。


  而酱光头时代的收入差距,则只是理论上的公务人员内部收入差距,这好比拿今日中国国家主席或者美国总统、联邦法院大法官的收入当作全国最高收入一样可笑,众所周知,美国年收入最高的是比尔该死,而不是小布什筒子。而中国收入最高的当然也不是胡哥,而是每年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那些亿万富豪。

相关文章

  • 王树增《解放战争》节录,用事实反驳《大江大海》的谣言
  • 推荐北京人艺新排《龙须沟》和《窝头会馆》
  • 科学解读和评估两个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一)
  • 献给1973-1982年出生的超龄儿童们
  • 浅说建国60年和我们的未来走向
  • 孙学文:驳资改派建国头29年“经济崩溃”论
  • 新华网:美国为何少祝福中国30年
  • 国庆大阅兵,精英之家电视台解说词!
  • 丑牛:又逢己丑--“我们决不做李自成!”
  • 《刷盘子还是读书》姊妹版:用一般科学原理认识毛时代
  • 梅新育: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
  • 与吴敬琏唱唱反调:中国社会主义实践6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