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洛阳“铲”又铲起我的疑问:摘毛泽东的‘帽子’、丢了《狼牙山五壮士》、减了《革命史》……?

火烧 2007-12-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洛阳铲引发的教育与历史争议,探讨毛泽东评价变化、《狼牙山五壮士》被删除及淡化意识形态等现象,反映社会对历史与教育的深层思考。

洛阳“铲”又铲起我的疑问:摘毛泽东的‘帽子’、丢了《狼牙山五壮士》、减了《革命史》……? 

[ 春天的惊雷 ]   

语文老师曾教过我,文题后一般是不准用标点符号的。而我这里因自有含义,自然就在一般之外了。故,我就这么用了,并且叠用了两个。

闻说洛阳铲平了烈士陵园,我的脑子一下子翻过了好多事。

这几年,一切均在悄悄地发生着,行进着,发展着。在一些基层群众的视野里,能看到的是这样的几件事(有好多事,群众一时还看不到)。

──先是摘去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帽子。

几年前(对不起,没查出具体时间),《报刊文摘》载文说:中国词目权威的《辞海》,建国后正式修改出版过三版,即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比较一下这三个版本里关于“毛泽东”的评价,即可发现其中的显著变化:

1979年版《辞海》里,关于“毛泽东”词目的导语,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1989年修订后的《辞海》里,这条导语去掉了“伟大”两字,变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领袖和导师。”

1999年版的《辞海》里,“毛泽东”的导语又有修订: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帽子也摘了,只剩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针对这一变化,有关新闻发言人阐述了这样一个“摘帽”理由说: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表明,毛泽东无论是藏书还是读书,最多的并非是马列著作,而是《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传统的典籍……

就实而说,为毛泽东脱“冕”一事,在当时的广大群众中,虽有反应(有公开批评的),但还不算强烈(大概与广大群众一时还不知道这些有关)。

──接着,在语文课本中丢了《狼牙山五壮士》,此事,知识精英提供的理由是,这一课书的内容,伤害日本友人的感情,不利于中日友好。

有意思的是,就在我们的知识精英大摆高姿态──尽量“不伤害日本人感情”的时候,日本人却完全反“我”而动,参拜神社、在教科书上抹掉“侵华”历史,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公然登上钓鱼岛……。

这时,对这件事,已同1999年的情形不同了,──去课本中“狼牙山五壮士”的消息一出,即有好多知情者立即大哗。然而,“哗”又怎样,《狼牙山五壮士》还是在课本中消失了。

──然后,就是“教育要淡化意识形态”的动议的提出。

──再后,又是上海历史教科书大幅减少“革命史”的事件……

——如今又有洛阳“铲”,铲平了烈士陵园。

当然,还有别的,比如毛泽东去世30周年时,知识精英们全面噤声……等。

不可否认,近几年,广大群众似乎看出点什么,对某些人,——主要是某些知识精英的——这些行为,人们已对“摘毛泽东的‘帽子’、课本丢了《狼牙山五壮士》、教材减了《革命史》等事件”进行了“‘行迹’串连”。据我所听,不少人已在较为广泛地议论知识精英的前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大都在说,这里已有明显的……轨迹。

也因此,我总是想建议党,要注意某些人——主要是某些知识精英——“同广大群众不一付心肝、不一付肠”的问题,也要注意他们一些改革建议及所谓创新的出发点问题,既要鼓励他们,又要引导、帮助他们。

相关文章

  • 从岳飞的冤狱谈起
  • 秦桧可以站起来,而毛泽东却不可以纪念?---共和国史上的千古奇冤!
  • 面对强大压力,洛阳工人阶级敢说;不!
  • 洛阳周王城广场:红旗飘起来,红歌唱起来!
  • 张庆龄:向洛阳红歌队致敬!
  • 洛阳人民12.26纪念毛主席117周年诞辰 的一组镜头
  • 洛阳各界人民群众纪念毛泽东诞辰117周年
  • 洛阳纪念毛主席诞辰大会热烈空前
  • 洛阳周王城广场的唱红歌活动又掀起新高潮!
  • 洛阳周王城广场:主席仍在!阵地仍在!红歌队员仍在!
  • 洛阳市一些官员把矛盾推到了顶点
  • 洛阳红歌队员强烈要求:执法者要还法律于清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