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怀念
燕鸣轩人
九月九日惊霹雳,
秋收烽火燃赤县。
三湾改编走新路,
农村星火喜燎原。
艰苦奋斗为穷人,
士兵会议民主新,
连建支部枪听党,
井冈精神铭记心!
九月九日阴云布,
重庆谈判虎狼窝。
会见诗坛郭泰斗,
笑谈前途光明路。
哪管美蒋来勾结,
挥手横扫全无敌。
又是一个九月九,
殚精竭虑定国策。
九九那个艳阳天,
神州大地舞歌燕。
工农当家来作主,
平等公正全实现!
九月九日同悲泣,
巨星殒落山河哭。
西方红,太阳落,
工农又成打工族!
今天又是九月九,
亿万工农朝天阙:
九九怀念红太阳,
佑我工农再跃雀!
2008年9月9日
附:
毛泽东与九月九日
|
|
| 1927年9月9日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他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毛泽东这个穿长袍、留长发,身子也显得特别颀长的书生,将率领三个团的兵力围扑长沙,走上了军事家的征程。[全文] |
| 在9月9日这天,毛泽东遭遇了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被捕。在途经浏阳张家坊时,他被当地团防局的清乡队抓住了,毛泽东机智逃脱。[全文][网友追思] | |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全文] | |
| 起义开始后,第1团主力进至金坪时突然遭到起义前夕收编的王天培残部邱国轩团从侧后的袭击,29日部队进到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全文] | |
|
|
毛泽东1945年9月到达重庆,在9月9日专门会见了后来成为亲密诗友的郭沫若。诗人的对话,在国共重庆谈判的时节,却充溢着政治的格言。正是在这天的谈话中,毛泽东说了一句后来人们十分熟悉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鲁迅逝世以后,郭沫若显然成了国统区进步文化人的旗帜。一个是开启白话新诗道路泰斗,一个是重铸传统诗词辉煌的巨匠。郭沫若在这一天送给毛泽东的那块产自瑞士的欧米茄手表,他一直戴到去世。[全文] |
| |
| 郭沫若与毛泽东的友谊的直接契机,来源于两人的共同爱好诗词。他与毛泽东互相唱和,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留下了不少佳篇。上世纪40年代的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成为佳话。[全文] | |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全文] | |
|
|
1949年,进了北平城的毛泽东,9月9日正潜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冶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所谓《共同纲领》,事实上就是一个即将加入世界“户籍”的新中国的“临时宪法”。这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从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到毛泽东在这天修改的《共同纲领》,划出了从梦想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进北平城不久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两句。用它来体会毛泽东在9月9日前后的心境,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全文] | | |
| 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全文] | |
| 《共同纲领》的总纲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国家任务是建设新民主主义,而不是开始社会主义革命。那么,《共同纲领》为什么没写“社会主义”?[全文] | |
|
|
1956年9月9日,毛泽东正在修改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方向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在毛泽东修改的《政治报告》中便明确宣布:现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9月15日开幕的中共八大,还以它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的几个“第一”载入了史册。[全文] | | |
| 直到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还在9月6日到8日,分别同刘少奇、周恩来、陈伯达、胡乔木,研究政治报告的修改问题。毛泽东对政治报告作了极为认真的修改。在保存下来的80多份政治报告修改稿中,经过毛泽东本人修改的就有21份。[全文] | |
| 中共八大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全文] | |
|
|
1971年9月9日这一天,在毛泽东的感觉中,绝不会是火红的和蓬勃的。当时他一路南巡,于9月3日0时到达杭州。在9月8日晚上,他得到消息说,有人在杭州装备飞机,有人指责毛泽东的专列停在杭州笕桥机场的专运营线上“碍事”。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尽管已经78岁了,但岁月没有消磨他那罕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敏锐直觉。为了防止不测发生,在9月9日这天,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把自己的专列立即转移到离杭州远一点的绍兴附近。[全文] | | |
| 一场反对阴谋集团的政治斗争胜利了,毛泽东也经历了一场此前无法想像的遭遇。转过年来的1972年初,毛泽东病了,病得很重。这是他晚年仅有的两次病情危重的一次。另一次是1976年逝世之前。[全文] | |
| 九一三事件之后,围绕着“禁空令”的问题有些离奇的传说,其中最主要的有林彪座机是被“禁空令”逼走的一说。分析这些传说的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对当时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全文] | |
|
|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 从9月8日零时起,便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压到180,低压到80。下午4点,插上鼻咽管。晚上8点半,神志模糊。就是在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着鼻食管的情况下,毛泽东这一天看文件、看书11次,加起来有两小时50分钟,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7个多小时后,刚刚跨进9月9日的门槛,他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一代伟人,也是旷古奇人的生命,便定格在了这一天。[全文][网友追思] | | |
| 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准时向全国、也是向全世界广播了《告各族人民书》,沉痛地宣布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全国人民震惊了!8亿人民为失去自己敬爱的伟大领袖极其悲痛。[全文] | |
| 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紧急磋商治丧事宜。会上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主席的后事;二是主席的遗体如何处理;三是是否邀请外国代表团来京吊唁。会上,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保护主席遗体,让各界人士吊唁、瞻仰。[全文] | |
相关文章
- 时间已经重新开始——新中国简史与重造人民共和
- 毛主席和云南人民一同过大年啦!——简记《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摄影展
- 民树起的一座丰碑——亿万人民心系土山毛泽东纪念馆
- 爱国卫生运动:值得发扬光大的历史遗产
- 春节黄金周 50余万人在韶山给毛主席拜年
- 歌曲:风起九月,圣人离别后——新年纪念毛主席
- 由“毛泽东时代的问题”说开去
-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 为什么怀念毛泽东时代
- 告诉年轻人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 毛泽东,一段如血残阳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