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福布斯:世界银行应该关门大吉

火烧 2007-07-05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福布斯评论指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存在严重问题,其政策导致经济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呼吁关闭世界银行。文章探讨其历史背景与负面影响,引发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世界银行应该关门大吉

《福布斯》
  文SteveForbes

  沃尔福威茨(PaulWolfowitz)和世界银行(WorldBank)间的闹剧终于落幕了,但是一个问题却涌上心头:我们是否还真的需要世界银行和它的姊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

  这两家国际金融组织都成立于1944年年底,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成立伊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向成员国发放短期贷款,以帮助其重建经济,应对暂时性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使它们不至于滑向恶性提高关税或货币大幅贬值的深渊。上世纪30年代,各国都采取了“以邻为壑”(beggar-thy-neighbor)的经济政策,如货币贬值与限制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政策,带来了国际贸易萎缩、资本流动放缓的后果。这些政策最终造成全球普遍性的贫困化。从政治角度来看,由此带来的大萧条为纳粹上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并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成立世界银行的初衷是帮助成员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资助其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大萧条之后,自由市场理论备受争议。有人提出,非市场机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贷款资助成员国修建大坝、高速路和钢铁厂等基础设施,世界银行加快了全球经济从战争废墟中复苏的步伐,从长远来看,还能帮那些欠发达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早期固定汇率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摇身成为金融危机的专科医生,它不断向那些陷入金融危机的国家开出处方,即发放附带有条件的长期贷款。

  问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药,副作用比原来的病还要厉害。提高关税、限制进口、通过国内通货膨胀引发货币贬值(看来人们忘记了上世纪30年代那场经济大萧条的教训),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惯用药方。它还强迫相关国家取消基础食品或燃料补贴。理论上讲,这套做法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困难时期宣布取消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商品补贴,肯定会带来社会动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最大的霉星。所有那些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药方背道而驰。

  .......


注释:本文是Forbes(英文版)杂志文章的摘要.

相关文章

  • 西方为获利给中国改革开“药方”
  • 世行报告颠覆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逻辑和根本思想
  • 张帆:假慈善真颠覆的世界银行报告
  • 徐亮:咬定“民生民主”路线不放松
  • 用心险恶,《2030年的中国》中文版没写要把国企减至10%
  • 世行报告意图颠覆我党我国根本的阶级基础
  • 世行的前科:中国第一轮大规模私有化的幕后黑手
  • 马耀邦:佐利克与《2030年的中国》
  • 世行报告“6000天计划”:缩减国企规模到10%
  • 世行报告的出笼背景
  • 世行私有化报告,扒了私有化“转型接轨”的裤子
  • 佐利克牌“改革药”能否“救美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