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退休金的巨大差距还能维持多久

火烧 2010-03-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9
文章探讨退休金差距巨大现象,分析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指出政策偏袒与税收混乱等因素,强调解决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退休金差距如此巨大的局面还要持续多久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提到:政协要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贾庆林的这番讲话,如果仅仅是以全国政协主席的身份发表倒不足为奇。因为,中国的分配不公,特别是退休金双轨制问题早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作为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政协人士承认该问题并看清它的本质,不仅是一种基本的政治素质,更是一种起码的政治良心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贾庆林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身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以中国最具权力的九人决策组成员之身份,发表这番话,实际上是代表执政党郑重、公开承认,当前中国存在的严重分配不公现象正在酝酿社会危机;这个问题一日得不到有效解决,执政者就一天难以安心。

中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当属中国经济改革的副产品——自从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这个本属方法论的论调,成了少数中国人跑马圈地、囤积财富的政治保障。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让世界侧目。官方统计数据承认中国基尼系数达到了0.5,有独立学者则认为可能已经达到0.55。不管哪个数据,都远远超出了公认的警戒线。

作为中国分配不公的一个缩影,去年发生的一个事件,或许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敏感性。去年初,有媒体报道称,中国0.4%的富人掌握了中国70%的财富。

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上述报道也许有数据方面的误差,但总体上看,这样的表述,其实没有多大的问题。为什么对于这么一起秉持公平正义之心的报道,官方要施重手解决呢?这里的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这样的数据和事例,和执政者一直以来提倡的“发展为人民”的口号完全相背。有识之士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中国很多打着“为人民”旗号的事情,最终都走上了和人民利益相悖的轨道,小到农民工讨薪难,中到个人所得税的形成机制,大到退休金双轨制的制定,中央财政资金和项目的分配状况,无不在加剧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这种与口号背道而驰的社会现状,让执政者面对人民时颇无颜面
其次,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和各类不公,正在让社会不满情绪发酵,如果任由有关数据传播得更广,公众情绪很可能会被就此点燃。

追本溯源,中国社会不公的形成机制,包括政策偏袒、税收混乱、既得利益集团的自保等多种因素。仅以北京奥运会为例,这场让无数中国人感到骄傲的盛宴,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个集中10多亿人的财富和智慧为北京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添砖加瓦的过程,实际上加大了北京和京外地区的不公平。

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贫富的两极化,既带来了资源配置的盲目和浪费,也日益积累了中国社会怨气。古有陈胜、吴广举事,彼时背景也是贫富差距严重扩大,导致社会分裂。到了今天,分配不公让许多人再次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

身为政治局常委的贾庆林终于以执政党核心决策层成员的身份,直言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公开直面中国的差距问题,并从社会危机和执政地位的高度提出了对策。这样的表态,首先需要一种政治上的勇气,同时也需要解决问题的自信。

承认社会差距中所蕴涵的危机和契机,体现的是政治家们的一种理性思维。卡内基曾说,“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中国整体经济实力渐强,但在强盛的背后,却是少数人的巨富和多数人的贫穷,这无疑也是一种耻辱。知耻者后勇。但愿执政高层公开承认这种耻辱并直面其所隐含的巨大危机之时,就是这种差距被逆转之时。

     济南 赵怡然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