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什么那么热

火烧 2010-08-02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分析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高温现象,指出水蒸气减少、偏西风蛇形路径及大气环流变化等因素影响,探讨高温与干旱、气候趋势变化的关系,强调气候系统复杂性。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什么那么热


作者:jyzzz2010


“北半球的日本、俄罗斯、欧洲和中国相继遭热浪袭击,一些日本研究人员近日对当地媒体说,北半球的酷热天气是由中纬度上空自西向东的偏西风弯弯曲曲如蛇般行进造成的”。“气候信息科调查员田中昌太郎指出,现在大洋和人口较少的一些地方比较凉爽,酷热的地方集中分布在一些大城市所在的中纬度地区,但并不是整个地球都变热了”。

按说全球热量的聚集地赤道大海洋面台风飓风大为减少、副高压偏南,海面水温较常年偏低,也就是说赤道总热量向北半球输送减少、北半球平均气温按常理应该是略低的,但为什么还是那么高呢?尤其是莫斯科气温更是打破129年高温纪录。之所以出现难以理解的酷热现象,以笔者之见、主要原因还是大气温室气体减少的结果、只不过这个温室气体不是CO2、恰恰是被我们媒体遗忘忽略的水蒸气、使原本属于大气热量转移到地面而已,结果造成地表气温很热、高空大气温度下降冷缩、冷气流下沉反而减少、大气对流减弱。其次才是中纬度上空自西向东的偏西风弯弯曲曲如蛇般行进造成的、使得暖高压长期迟溜。第三高空大气可能已经降温、流向北极气流增加、冷气团下沉减少。温室气体可以缓解高温、平衡气温、其本身并不增加热量、就如赤道的海面气温终年高光照射也没有高到那里;而沙漠戈壁、水泥柏油马路一天太阳照射、温度就可以50-60C°。事实上没有温室气体的世界才是真正可怕的、尤其是如果地球没有这样占70%多面积的海洋或大气没有这样多的温室气体水蒸气、那才是最恐怖的。(地球气体总量就这么多、如果全球温度增高、气体膨胀、气体带着热量自然向外逃逸、我们地球大气压的大小特性决定了气温所能承受温度的高低、温室气体并不是我们想象那样可怕、目前在科学上也仅仅是一个猜测、根本没有科学上的证据、如果温室气体是主推高温的罪魁祸首、那么在此我想试问:夏日喷泉降温使我们人体舒适凉爽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自责不仅增加了电耗、还增加了温室气体水蒸气的排放呢?如果冷周期到来或将来冰河时代到来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加大排放温室气体来提高气温呢?或可躲避将来可能残酷低温、冰天雪地恶劣气候对人类的生存考验呢?)。

看到高温、往往使我们容易发生困惑误判、而没有看到高温背后其实气候已发生根本转变的本质。今夏中纬度部分地区的高温往往是伴随着降雨量大幅减少和昼夜温差的增大而产生的、像典型的俄罗斯创纪录高温就是伴随的是大面积农作物的干旱和绝收、严重干旱少雨、大气缺少水蒸气造成的。但问题是为什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会发生干旱少雨、大气缺少水蒸气呢?原因有4点:首先赤道海水温度较常年偏低、减少了水蒸气的供应总量,其次热带副高压也较往年弱加之台风飓风的减少使得水量水蒸气向北输送无论力度还是总量都显得力不从心而大幅度降低了(却增加了我国的洪涝灾害),其三、由于年初北极涛动使得北极气压降低、吸收高空下沉气流速度加快、因而促成中纬度地区降雨气流更为减少、(此点正是中纬度上空自西向东的偏西风弯弯曲曲如蛇般行进的原因之一、并且北极气流加快积蓄又为冬季的寒流释放创造了条件)其四可能高空气流温度已经下降或火山灰粉尘胶体颗粒的共同作用使原来漂浮的水蒸气以提前降雨的形式大幅度的降低了水蒸气浓度。中纬度地区的高温、表明上看气候似乎仍在暖化、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从总热量的角度来看中纬度地区的高温现象恰恰是减少热量的行为:由于温室气体水蒸气减少的结果、使得白天光辐射加强、气温上升加快、但同时夜晚热量辐射损耗也加快、总热量是加快减少的、是一种能量提前耗损。正像沙漠戈壁不能因为夏日高温就想当然认为是气候暖化的结果。让我们看另外一种截然相反情形、如果水蒸气增加、雨量增加、云层增加、表面上看气温是肯定降低的、但从总热量的平衡角度看、热量并无显著减少、因为云层固然减少了地面光照、但其云层反射热量还在大气中、下雨固然降低了气温、但通过水蒸气的蒸发只是将地面的热量带到大气中和热量暂时储存在水蒸气及水中,这样的循环结果必然是总热量减少不多、导致昼夜温差减小和暖冬的出现。而与此相反前一种情况、必然是酷热与寒冬伴随,昼夜温差变大的结果。仅仅看全球气温、似乎并不能如实准确反映气候的长期发展趋势、因为它没有反映出地球总热量平衡收支状况、而大海水温和高空大气的气温可能更能反映气候的长期发展趋势。如此看来今年北半球早霜和寒露风的提前光临以及寒冬来临的概率在大大增加、对此我们必须做好思想心理的准备。同时北半球酷热难耐,南半球却是暴雨和寒流肆虐,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相关文章

  • 马也:第三世界的声音,终审判决--从里约到德班(4-5)
  • 郎咸平:气候问题大骗局---欧盟征收碳排放税的荒诞理由
  •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资本主义富国判贫困国家人民气候死刑!
  • 福斯特:《京都议定书》的失败
  • 丁一凡:要防止低碳成为新的金融投机的借口
  • 气候政策和行动: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 南美召开“世界人民气候大会”受关注
  • 从里约走来--哥本哈根思考之一
  • 西南赤地千里,华北沙暴肆虐--亟需计划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
  • 王中宇:哥本哈根:闹剧后的沉思
  • 哥本哈根会议检讨
  • 刘仰:哥本哈根之后中国的“低碳危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