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走进军营──难忘那段新兵训练的日子

火烧 2010-08-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回忆1967年阳信县征兵经历,讲述新兵训练生活,包括早请示、叠被子、饮食安排等细节,展现军营生活的严苛与成长。

   

   

  或许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关系,一年一度的部队征兵、退伍工作在1967年都中止了。而转过年来的春季征兵数量较大,不足40万人口的阳信县,一次就征兵800多。我乘坐的那趟军列将数不清的新兵拉到烟台火车站后,就下车、列队、点名,分到了各个连队,然后又分乘汽车奔赴军营。和我一起分到当时33师97团通讯连的新兵一共29人(其中阳信20人,无棣2人,江苏7人)。连长把我们分成三个班,从老兵中抽了三人任班长,从新兵中任命一人为副班长,另由一名排长主管,新兵排的训练就正式开始了。  

    

  那个时候,全国不分男女老幼,都卷入崇拜毛主席的洪流中,部队里的早请示、晚汇报更是搞得有声有色。随着红领章和帽徽的发放,还有一套毛主席像章,接下来还发了封面书名已改成《最高指示》的《毛主席语录》。在新兵排里,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全排列队向毛主席早请示。人们整齐地用左手将“红宝书”捧在胸口,向毛主席像注目,带队的领说:“首先,让我们衷心敬祝──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敬爱的毛主席——”此时众人放声齐喊“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然后,就安排当天的工作。每到晚上熄灯前,再以班为单位面对毛主席像立正站好,汇报一天的思想情况,就像教堂里的信徒们对着“主”忏悔一模一样。这样的“仪式”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后来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停止的了。  

    

  那个时候,部队的生活标准是每天每人0.427元,早晨吃大米,中午吃馒头,晚上吃窝头,星期天吃顿包子算是改善了。大米和馒头定量,吃不饱再吃窝头。那时的菜也非常单纯,在冬季只有大白菜、白萝卜和粉条,当然炒菜时,会加一些肉。从贫困家庭到部队的我,在吃上那是十分的知足。  

   

  我们29个新兵加上班长和排长就住在一个五间相通的大屋里,睡得是通铺,只有门口上排长的床和其他床离开约20厘米,算是单铺了。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我们就像在百米赛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整齐,立即坐起、穿衣、穿鞋,小跑般赶到门外列队参加早请示,过后,每班留下一个小值日回房整理内务,就是打扫卫生和叠被子,其他人员则去跑操。  

   

  叠被子,是每天都要面对的,要求有棱有角,四四方方,像豆腐块模样。为了把被子叠好,我们经常用小板凳磨,轻轻的用力压,没多久果然看到自己的被子像模像样了。部队就是从这些小事情抓起,培养人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着人们的习性,把一些在家也许是娇气十足的小少爷们变成了一个个真正的军人,训练成个个能吃苦耐劳的好战士。  

   

  新兵都怕紧急集合,因为凡紧急集合就要打背包,而打背包这看似简单的动作,没有严格的训练是打不好的。当兵的人行李简单,一个“背包”就是全部,一床被褥、一个挎包、一个水壶、一杆枪,从号声响起,三分钟之内就能列好队。所以,作为一名军人,打背包是从穿上军装那天起就开始的。听说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部队已不再要求战士打背包,而是将背包带改成了背襄,军人们再也不用为打背包发愁了。  

   

  队列动作,是每个新兵必须要过的关,而其中训练最苦的要算踢正步。按照班长要求,最先练习的是摆臂,要求钢劲有力,将手摆到冬常服第三个扣边,夏常服第四个扣边的位置。为做好这个姿势,我们一炼就是一个多钟头,胳膊摆的总是连吃饭的筷子都拿不起来。第二步动作是练习踢腿,分成原步踢腿练习、一步一踢练习和手腿结合正式练习,每个环节都非常艰苦。我们所有的新兵几乎都把自己穿的鞋踢破了,有的腿也肿了,几乎没一个人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而一个个都象腿上负了伤的伤病员一样,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对当过兵的人来讲,新兵生活无疑是整个军旅中最苦的日子之一,但也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那段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解放军的确是所大学校,有规律的生活养成的确能改变一个人生活习性。军旅生涯那铁一般的纪律,改变着我的意志,摸爬滚打锻炼出我的胆略和体魄,从那一刻起,在我身上开始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新兵训练,让我离一个真正的军人越来越近。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