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三评:任天佑:《始终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文

火烧 2011-08-2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本文针对任天佑文章的文学水准和学术品格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使命意识’与‘使命担当’等联合词组的使用问题,指出其在语言运用和词性上的不合理之处,引发对文章表达方式的反思。

三评:任天佑:《始终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文  

   

关于《任文》政治理论方面的评论,已经在《再评》一文中作了比较系统的评论。本文则从文学水准和学术品格方面,针对《任文》谈谈个人观点。按说本文题目用《评》是不合适的,因为谈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内容,笔者既无这方面的嗜好,也不是专业人士,更不是专家,评是没有资格的,只能说谈谈个人观点。本文原是打算作为《再评》的第二个论题,可后来发现话题反差太大,文章也过长,放到一起不合适,于是就单独成篇了。这样一来,题目就按顺序接下来了。  

所谓文学水准,涉及的直接间接的内容不少,但最终都要通过语言语法文章得到体现。可以说《任文》之所以引起笔者注重文学水准和学术品格问题,主要是文章在词语运用方面的别出心裁。读过那篇文章的读者,可能也都和笔者有相同或相近的大概印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个怎么看怎么别扭,越琢磨越琢磨不透的“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这一成双成对联合词组的用法。  

从用法上讲,这个形式新颖别致成双成对出现的联合词组,作为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在整篇文章中反复出现多次,在文章的核心段落——“使命特征”专题中,不足四百字的论述,竟连续使用五次,实在抢人眼球!可问题是,对于这样一个读者十分面生的联合词组,确切含义是什么,文章不作只字解释,便理直气壮地反复使用!展现给读者的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不可一世的蛮横霸道形象!这样不仅使读者很难理解文章话语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且无形中必然对读者造成一种精神上的压抑感和被强加之后的逆反心理。文章纸面上表现出的语态,其实反映的是背后作者的心态!由于文章的特殊性——最高领导人重要讲话的“说明书”,确实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大气,但大气不等于霸气!这种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霸道心态,就能加强重要讲话的贯彻效果么?实际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对于一个专门靠文学营生的文学工作者,不是文学水准的缺失么?  

从纯粹文学意义上讲,这对联合词组的使用,是否符合通常汉语使用规则也是存在很大质疑的!笔者认真研究了这个搭配词组之后认为,“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单独使用其含义都是明确的,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二者联合使用也是可以的,说得通的。  

但是,将二者联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词组,顶替使命的含义,就有问题了!道理在于:一,“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都是针对人的品格而言的,而“使命”则是针对某项任务或工作事业而言的,基本与人的品格无关。二,就词性而言,“使命”是个具有“矢量性”的词汇,方向感很强。因此,不同的“使命”之间,存在先进与落后、崇高与低俗、正义与邪恶的可比性。而“使命意识”、“使命担当”则是 “标量性”词汇,只有强度的大小强弱,没有方向性。也就是说,“使命”和“使命意识”及“使命担当” 是词性完全不同的两类词汇,即不存在相等关系,更没有可逆关系,是完全不具备相互替换条件的。  

“使命”与“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之间的关系,和“前进”与“前进方向”之间的关系相似。比如“同志们,前进!”和“同志们,前进方向!”所表达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前者是号召向前方冲锋,后者则是提醒找准方向。下面这个例子最能说明“使命”与“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之间的关系。国人几乎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战斗英雄董存瑞,和国民党军将领,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为了各自担当的使命,都战死在解放战争的沙场上。可以说,他们的‘使命意识’都很强,他们的‘使命担当’勇气也都很足。他们这种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精神,都是值得人们敬佩的。但是,我们是否能因此就下结论说:“他们的‘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都具有先进性崇高性和正义性呢?显然不能!因为决定他们果敢行为是否具有崇高、正义、先进的性质,不是他们个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而是承载他们理想、信念、追求的那个“使命”。据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特征命题”当中,用“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取代“使命”的用法,是根本不符合汉语通常使用规则的。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指出的“《任文》文学水准上瑕疵严重”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言的。  

至于说《任文》在学术品格上斯文尽扫的问题,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大重要,时间有限篇幅有限,这里不想详细说下去了。大概说,都是由这个“盲目造词,盲目使用”导致出荒唐结果再经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两点。其一,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自导乌龙”!“以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代替使命”,然后长篇大论,搞出一大堆道理,结果却被证明“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并不是使命”!这不是“自导乌龙”白费力气吗?其二,偷窃不成反丢丑。作者自己事先作了两根柱子,一根叫做“使命意识”一根叫做“使命担当”。本想用这两根柱子顶替叫做“使命”的房梁。结果,房梁拆了下来,自制的主子的尺码却做短了,无法起到支撑作用,结果房子倒了,把自己压在了下面。正所谓搬起石头砸在了自己的脚上!仔细品味这个以’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替代”使命”的做法,难道不是自摆乌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  

作为中国的学者文人,历来都是十分讲究斯文和骨气的。鸡鸣狗盗、阿谀献媚是深为斯文们所不齿的。而如今,我们看到许多打着文人旗号却专营鸡鸣狗盗的营生,对这些人,哪还有什么斯文可言。《任文》作者自然不在这等人之列,但是这种文学思想上的“偷梁换柱”投机取巧的做法,也着实不在斯文之列。非要说是斯文,也只能算作孔乙己一类的斯文了。  

至于《任文》作者为什么舍近求远去简就繁不辞辛苦地非要用“使命意识”和“使命担当”替换使命一词,笔者至今也没搞明白。不过倒有一个没有确切根据的猜测。不妨说出来供读者分析。笔者以为,在时下的中国,“使命”这个词,人们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一提到“使命”人们便不由自主地把它和“共产主义”联系到一起。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使命和共产主义已经成了无法分开的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但是,“最新使命”如今横空出世了!叫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是共产主义了!此“使命”已经远非彼“使命”了!但是,纸面上的“使命”说改就改了,容易得很,可老百姓心里的使命要改可就难了!怎么办呢?只有把使命这个词替换掉,今后各种文章文件一律照此办理,这样过个十年八年,还能记得历史使命和共产主义的人大概就不多了!  

这个猜测自然有点神经过敏,但除此之外,也实在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了!怎么办?如果确实有人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我看还是得特色时期特色办法,只能拜托神通广大的网友们拉关系,托门子去找任天佑本人一问究竟了!  

相关文章

  • 凛然:就一枝清荷一句话,谈当前“左派该怎么办”问题(四)
  • 凛然:中央党校周天勇如此阴毒,不加悔改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 中央党校李君如顶风作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面临功败垂成危险
  • 凛然:开展一个对中央党校王长江错误思想的彻底批判
  • 建议左翼开展一场新的整风运动
  • 左翼应斗私批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五大成就——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 革命题材影视的新迹象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 铁肩担道义,赤胆诵红诗——首届中国红《红色诗歌朗诵会》隆重召开
  • 奚兆永:马列主义与中共的命运---对90年历史的沉思(修改稿)
  • 奚兆永:对90年历史的沉思之八---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奚兆永:对90年历史的沉思之七---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只能是实现共产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