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主席自批和挨批的两次千人大会

火烧 2010-07-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对比分析1962年七千人大会与1980年四千人大会,探讨毛主席自我批评与受批评的两面,突出历史评价与党内团结的重要性。
大家一看这个标题,就会知道笔者要说的分别是1962年春天的“七千人大会”和1980年的“四千人大会”。在“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带头做了非常充分的自我批评;而在“四千人大会”上,毛主席的在天之灵受到了最为激愤的猛烈批评。现在我们回想起这两次党史上的千人大会,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在“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定的调子就是“出气大会”,让全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都畅所欲言,尽情宣泄对上级领导包括毛主席在内的高级干部的不满意见。为了充分表明党中央领导同志认真虚心接受批评的立场和态度,激发和鼓舞与会同志大胆发言,“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提出来的。陈云同志也是经过这次大会,才有后来不久的“西楼会议”上那篇锋芒毕露的长篇讲话。因为就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不仅坦承“中央犯的错误我都有责任,因为我是中央主席”,而且还向被整错的同志郑重道歉。据有关资料报道,当时有些委屈较大的同志当场流泪甚至泣不成声。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的自我批评其实就像会议的发动机,带动了整个党的领导机关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有效恢复和扎实体现,使全党的领导干部在原则性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高度。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可以看成是毛主席带头进行自我批评的充满党性原则和政治活力的大会。
  到了20年后的“四千人大会”,毛主席已经没法再进行自我批评,而只能让自己的在天之灵接受很多同志们的全面彻底的批评了。从最近某些资料披露的情况看,“四千人”很大一部分曾经挨过毛主席批评或者处分的老同志,对毛主席的怨气之深重和猛烈,简直让人今天读来也觉得匪夷所思。笔者读邓小平同志关于“要硬着头皮顶住”的说法曾经感到很奇怪,以邓小平同志当时的威望居然都要“硬着头皮”,可见毛主席当时所受的批评,已经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严重地步!幸亏当时有曾经和彭德怀一起挨整的黄克诚大将的力挽狂澜和邓小平同志做定海神针,才没有让“四千人大会”被扭曲为我们党内的一次颠覆性的大会。当然也正如邓小平同志当时讲话指出的那样,帮助黄克诚和邓小平同志他们“硬着头皮顶住”的,还有对毛主席有着最深厚感情和最公道评价的广大工农兵普通群众。邓小平同志在《关于起草<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是这样精辟指出的
  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从中可见,当时帮助邓小平同志他们顶住“四千人大会”中“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的错误思潮的,包括“老工人、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而假如要通过这样的决议,其拥护者自然就是那些并未“老工人、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的眼力是何等的敏锐,归纳又是何等的深刻!特别是联系改革开放30年来某些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邓小平同志当时划出的这个“通不过”与通得过的群体分野,是多么的具有历史穿透力!老百姓一句“看当官的人品好不好就看对毛主席的态度怎么样”,正是邓小平同志30年前的精辟概括的与时俱进。
  历史老人通过毛主席做自我批评的“七千人大会”和毛主席挨炮轰的“四千人大会”这两次大会的对照与联系,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究竟属于哪个群体。笔者最近读到毛主席的政治对手张国焘对于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初衷的评价,觉得他似乎比某些继续成为毛主席战友的人,更加能够准确理解毛主席还更像毛主席的知己——因为他说毛主席首先是为了防止干部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官僚耶!

相关文章

  • 徐汉成:共产党人何以畏惧“运动”?
  • 电视剧《钢铁年代》歌颂了毛泽东时代的工农兵
  • 狼性·奴性及其他——兼评《从孔庆东现象看“文革”遗害》
  • 远比张志新案惨烈--河南省方城县文革“两案”人员关于要求落实中央政策的上访信
  • 毛主席教导的这“十二个如果”让我们振聋发聩
  • 毛主席决策和督导治理淮河的决心
  • 唯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挽救共产党
  • 关于出口创汇的思考--美国经济以武器公司和传销公司为主
  • 天下民心:纪念毛泽东思想列阵一周年
  • 郭德纲的作品只能是“相对的好作品”
  • 几篇关于毛泽东时代的网贴
  • 阶级性党性与人性--电视连续剧《洪湖赤卫队》观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