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张翠容:占领华尔街

火烧 2011-11-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探讨占领华尔街行动在全球蔓延,包括台湾、亚洲等地的响应,强调其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提及中环作为香港的‘华尔街’可能成为抗议地点,引发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醒来吧!这不仅来自阿拉伯的声音,同时也来自欧美的声音。冰岛国民借国会复会的机会,向正在进入国会的议员们投掷鸡蛋和西红柿以泄心头之恨。

  欧洲五国也有人民质疑他们的代议制度,示威不断。最后,美国人亦以占领华尔街的方式,指摘政府面对经济危机时,只懂包庇大企业却惩罚老百姓。英国工会将在下月发动全国大罢工,抗议政府肥上瘦下。不过,最具象征意义的当然是占领华尔街行动。

  看形势,这将是旷日持久之战。有趣的是,该行动已在蔓延中。

  有人发起十月十五日在全球各大城市同时加入“占据华尔街”运动。读者可查看有关网站:http://15october.net/。欧陆和南美很多城市都已经加入了。亚洲也开始发起相同的运动,网页名称是:Occupy Asia 15 Oct.Global Solidarity。

  台湾友人传来通知,台北有民间组织迅速报名,加入这一场运动。他们定在上述的抗议日,从上午十时至下午一时,占领台北的指标性地点五小时。

  不知道香港会否有人提出附和这行动?如果有的话,地点将会在哪里?我认为中环交易广场最适合不过,这仅是香港交易所之所在,也是国际金融之自由掠夺地,是香港的“华尔街”。

  想不到美国导演米高摩尔○九年在其一部解剖美式资本主义的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的结尾中,呼吁大家不要放过华尔街,到了今年将尽之际终于有人和应,甚至可能发展到全球声讨华尔街呢!

  参与者都建立了一个互通消息的网站:http://occupywallst.org/,指这是一场“美国革命”。美国中产快都变成无产阶级了。从华尔街出发,美国人怒火现已燃烧到华盛顿:“占领华盛顿”。

  连美国人也要闹革命,在未来日子里,欧洲将会更烈。

  茉莉花革命,对廿一世纪而言,其实有更深一层值得思考的地方。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1年10月15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首次参与占领有感

老鼠仔

  “占领中环”行动发展到第五天,笔者首次亲身前往声援。此前并未参与过任何占领行动的我,今次确实有一个难得的经验。

  到达现场,一个个帐幕被架起,并排成L字型,据说是在前天的中午会议上决定这样排列的,为了腾出更多空间使用。在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阅读区、煮食区、食饭区、文宣工作区、接待区、自由表演区等,占领现场俨如一个小小区。这个小区由各个成员共同承担职务,由扫地到垃圾分类,都共同处理。

  能够做到这种“小区”划分及职务分工的,有赖每天两次的大会。上午一次、晚上一次,两次大会都会处理“小区”问题,并由全体参与者共同决定。

  笔者有幸参与昨晚的大会。会议中,参与者多次强调不会就议案进行表决,不希望以多数人的暴力压迫少数人。期望透过充分的讨论凝聚共识,实践一种彻底民主。笔者访问过在场的参与者,了解到这种民主制度的模式源于相信决定权是属于个体的,决策的权利不能,也不该交由他人去作。每个个体都需要去为自身作决定。

  在笔者短短的数个小时声援间,的确每个小区参与者都在履行着责任与义务。大家就正在这个小区中“生活”,社群间开始发展出一种相互合作的系统,继续维持着小区的运作。这是将斗争融入生活,还是将生活融入于斗争中?笔者仍未有答案,或者答案并不重要。因为这种另类生活模式已经作出了一个示范,在资本主义利润至上逻辑下过另一种生活;而小区内的那种彻底民主模式的实践,亦将已被扭曲的个人就是客体的逻辑颠倒过来,将个人重新置放回主体的位置。单是这两点,于笔者而言,已让自己上了宝费的一课。

2011年10月21日

相关文章

  • 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与危机
  • 乔姆斯基:财富阶级和无以立足的无产者
  • 方鲲鹏:占领华尔街运动半周年述评
  • 美国国会通过“反占领华尔街法”
  • 美国大学发起“占领教育”全国行动
  • 金融危机催生变革资本主义思潮
  • 叶劲松:驳格林斯潘《为资本主义一辩》的谎言
  • 1%们的选举
  • [独家译文] 上帝偏爱的百分之一——关注经济平等就是期盼阶级斗争
  • 警棍与催泪瓦斯的暴虐——资本主义VS民主
  • 余斌:为什么美国超发货币却没有通货膨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