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今天的“拆分”使人想到晚晴的“保路”

火烧 2013-03-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31
文章对比拆分铁道部与晚清保路运动,探讨国企改革与市场化进程,强调铁路产权改革的深层意义及历史教训,批判私有化对国家大动脉的潜在影响。

  “拆分铁道部”并将其推向市场实行股份制,是今年两会办的一件战略性的大“实事”,举国关注,但褒贬不一。草民不由联想到晚晴的“保路运动”。

  公知们要说了,是啊,晚晴的“保路”不也是“民企”争“国有”,“市场化”吗?

  不对。

  二者名同实异,似是而非,恰恰相反。

  “筑路权”是中国任人宰割时代由“外商”发明的,与今天的“招商引资”不同,彼时中国是被动,连“开放”也都是美国人的发明,英法只搞通商口岸、划势力范围,美国人到底是先进文化,那个时候就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相当于“双赢”,可惜后来毛泽东给关上了,以致“闭关锁国”三十年。彼时国人争“路权”,是与洋人争,与“宁送友邦,不与家奴”的“主子”争,是“家奴”与联手的土洋主子争,兼有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双重意义。

  由四川的“保路”引发了辛亥革命,可惜中国的“民企”太软弱,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使命只好落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直到“帝国主义接着尾巴逃跑了”,中国人民的“路权”,才得以国有的形式真正实现。

  这个就是袁腾飞们所咬牙切齿千诅万咒的时代。据说,这“国有”产权不明确,必须“包”“股”MBO,才能“完善”。

  经过多年“快卖卖光”,中与小,所剩无几了,现在该“深化”,“攻坚”国企了。

  铁路人们称作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如今,“杀开一条血路”的手术刀,挥向这大动脉了。

  “市场”与“股”,可以使铁路管理“完善”。

  国企改革不是“完善”30多年了吗?刘志军到底是“僵化”造成的,还是“完善”的结果?

  “产权明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间正道私有化”、“经营者持大股”等等,天然地要批量地制造出千千万万个刘志军。

  说到“股”,中国的铁路如何“估”法?

  中国人民百年为之付出的血汗和汗水,怎么估算?

  晚晴的“保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生命?

  建国之后,成渝、成昆、湘黔、襄渝铁路的修筑,铁道兵付出的鲜血和生命,能够用经济人价值观念和市侩方法计算吗?

  无论私企外资投入多少个亿,都不能占百万千万分之一!

  从“放小”到“攻坚”,无数国企就是这样一个个一步步被“完善”“产权明晰”了。“通钢改制”的模式具有典型意义,虽然它受到挫折。

  难道是杞人忧天吗?铁路“市场化”“股”之后,如果能够如意以偿畅行无阻,其结果,必然也会人们看到的无数国企一样。

  “大动脉”切割,“起搏器”一旦掌控在资本和外人手里,到“阜外”找黄牛挂专家号,也无济于事了。

相关文章

  • 官员有权卖别人的铁路?
  • 民资进铁路就是败家子。不服来论战!
  • 黄卫东:铁路为什么要卖给外资?
  • 悬在铁路改革者头上的六把刀
  • 孔庆东转载:无耻的右派网渣
  • 毛泽东参加过当年的保路运动,如今我们咋办?
  • 撤销铁道部应给民众切实知情权和监督权
  • 最明火执仗的强盗式劫掠瓜分
  • 丢掉对铁路改革后的三个幻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