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调控和稳定物价,是政府永远的职责

火烧 2010-11-14 00:00:00 网友时评 1040
文章围绕近期物价上涨现象,指出政府调控物价的职责,反映百姓生活成本增加,强调稳定物价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重要性,体现政府在民生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11月11日,备受关注的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正式公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C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0.7%,创下了25个月来新高。(新华网)  

   

  虽然普通百姓对这类深奥的数字似懂非懂,但直接感受到的物价飞涨压力却是真真切切。妻子前天买回二斤五花肉(猪肉红白相间的那种),价格是每市斤11元,而在一个月前同类肉的价格还是9-9.5元;最近县城大集上的韭菜每市斤2.8元、白罗卜6角,就连每年才1.7元左右一市斤的蘑菇也涨到了3.5元。妻子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在城市里,居民的感受更是明显。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椿树园小区的张大爷说,“买一扇排骨花了40多元,比上半年明显贵了。”早上经常去买的阳光早餐最近也提价了,烧饼夹鸡蛋由以前的1.5元涨到现在的2元。在济南马鞍山地下银座超市,68岁的张大娘无奈地说,“看现在10块钱还能买到什么?”鸡蛋大的红富士苹果,已经卖到每公斤7元,张大娘挑了6个,就花了5元多。“去年,这种小苹果十块钱能买一网兜。”    

   

  对此,有专家解释说,是国家发多了钱的缘故,据说是多发了400多个亿,可仔细想想,这些钱都发到那里去了呢?普通百姓恐怕没有得到吧!笔者的亲戚好友多在农村,每每和他们说起话来,都说,“咱不比你这挣工资的,钱来得容易,东西贵了只有少吃!”只是少吃吗?恐怕最可能的是不吃,能填饱肚子也就知足了。“谁让咱命贱?生来就是‘庄稼腚’呢?”  

   

  显然,不用说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民,就是对于中低收入阶层而言,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也会直接增加生活成本,从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面对节节攀升的物价,各方议论纷纷,坊间百姓的对话更是令人深思。有人说,“房价物价的上涨,肯定是政府想让它们涨。”另一人,“为什么呢?”答,“什么都控制在政府手里,政府不想让它们涨,它们能涨起来吗?”看来,在一些百姓印象中,什么资源都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什么都该管,什么都能管。虽然这种看法有点“冤枉”政府,但依然透露着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并且,调控物价的确是政府的天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说,为应对此番物价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已陆续开始行动,采取措施,不少地方政府也是积极应对。比如,江苏省规定,只要CPI涨幅连续3个月超过3%,就会按低保标准的25%发放物价补贴。有一个地方政府最近还直接干预菜篮子价格。  

   

  民生无小事,物价更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完善民生保障体系,完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由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效率、公平同等关注,应成为政府下一步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物价上涨的重要思路。没有落后的百姓,只有职能没有转变到位的政府。调控和稳定物价,是政府永远的职责,需要的是对症下药,而不是推脱责任。调控物价,稳定价格,把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管好,是各级各地政府当前突出的大事。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相关文章

  •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
  • 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
  • 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
  •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
  • 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 美联储才是祸首
  • 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
  • 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 ——“通胀治策”论坛精要
  • 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
  •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 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
  • 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
  • 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