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调控”总也忘不了百姓的“腰包”

火烧 2011-02-1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调控政策对百姓经济的影响,涉及税费、维稳经费及水利投资等,反映调控与百姓负担之间的关系,强调政策执行中的复杂性与挑战。

      “调控”总也忘不了百姓的“腰包”
  
  网上有人发问“为啥一调控,就让老百姓掏钱呢”?想象是这么回事。
  
  你看,房价这么高还要“调控”,“调控”就是加税;节能减排这一“调控”这车船税就上来了;最滑稽的“调控”就是有人建议收取“呼吸税”……
  
  看来这市场经济的“调控”也许就是“掏腰包”。掏得人口数越多,这“调控”的面就越广;掏得深度越大,这“调控”的力度就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管百姓的公婆也越来越多,实在不行把孔老人家搬了出来“九五至尊”一下。
  
  不仅要“调控”,还要“维稳”。一个月前看到一篇文章《维稳工作如何摆脱“越维稳越不稳”怪圈?》(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1-10/133221790120.shtml)文中说到,“2009年我国公共安全方面的财政支出增加了16%,总金额亦逼近国防开支,将高达5140亿元。”也许,“调控”是为了“维稳”,而“维稳”需要“经费”。其标题意欲“怪圈”,也许是有道理的。
  
  草民也有耍小聪明的,最典型就是河南禹州的兄弟俩,弄了“军车牌照”跑运输“偷税漏税”。不过也看出来了,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两辆车不到半年这买路钱可是要368万,此时越高越复杂,还涉及了“武警”的某些人,这也个“怪圈”!当然这些也属于“个别”,另当别论。
  
  这回上头下决心抓水利建设,十年要投入4万亿,这不是个小数字。前年为了挡住“金融危机”投过4万亿,这一投房价直线飙升。那么水利投入的“钱”哪来?俺想,“调控”需要“掏腰包”,那么“公益与公共”体系呢?是不是也像高速路那样,交了养路费了还要交过路费呢?超载还要按吨公里标准处罚?
  
  说“高铁”投入就欠上万亿,怎么补缺也只能打“票价”的主意了。看出来了,上面投入不调控,尽调控下面的了;货币超量发行不调控,调控的是货币回笼。上面重视“三农问题”这是好事,不过这事说了N久了,农民说俏皮话:“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是不是喻意“农村‘欠账’太多”呢?欠了要还,钱从何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