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增长”的工资都流到哪去了
文章指出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但多数职工实际收入未明显提升。分析工资增长流向垄断行业和管理层,揭示收入分配不均问题,引发对工资满意度低的思考。
“增长”的工资都流到哪去了
郭松民
据媒体报道,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
与此相对的是,上个月人民论坛杂志就职工对当前工资的满意度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的达96.5%。产生这一差异,或许原因就在于“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大多数普通职工实际收入的增长。那么这些“增长”都流向哪里去了呢?
一是流向垄断行业。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显然,这些行业是工资增长的“蓄水池”,吸收了大部分“增长”。
二是流向了管理层。不同的研究机构用不同的方式所进行的调查都表明,目前管理层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一般在15倍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30多倍。因此即便是在垄断行业,普通职工也没有从这些“增长”分得多少份额,以北京网通、北京电信为例,有媒体曾披露,一线装机职工的月工资仅在七八百元,与2006年7月实行的北京最低工资640元相差无几。
相关文章
-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
- 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
- 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
-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
- 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 美联储才是祸首
- 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
- 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 ——“通胀治策”论坛精要
- 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
-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 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
- 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
- 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