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说说成分---看《星火燎原》有感(一)

火烧 2011-04-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81
文章通过《星火燎原》讲述革命时期对队伍成分的重视,强调工农兵结合的重要性。同时反思当前党员结构变化,指出先富群体入党现象,引发对党的纯洁性与发展方向的思考。
《星火燎原》小时候看过一两本,印象深刻。去年8月份花700多元到网上买了一套,共是二十本,到昨天为止看完4本。 主要是讲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事情,基本上就是1927-1937年时间的事情。故事的主角解放后绝大多数是高官,真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古话。 

  这里面很多故事吸引人,一个在残酷战争时期对革命队伍成分的注重让我印象深刻。在那血雨腥风的时期,共产党可不是执政党,而是“共匪”。在与蒋介石的残酷斗争中很多人丧生,生命几乎命悬一线,随时可能失去。在革命的高潮时期,很多人涌进了革命队伍,但革命一受倒挫折,很多人就退却了。秋收起义失败后是如此,南昌起义失败后也是如此。大部分中高级官员,要么动摇、要么叛变,要么逃跑。秋收起义失败后,许多师团干部包括余洒度也是动摇退却的。南昌起义朱德基本上可以说还谈不上主要人物,陈毅就更不要说了(从武汉赶来的,没赶上起义),但最后南昌起义的骨干最多的还是他们保留下来的。除了敌人实力太强大和党的斗争经验不足的原因,革命的坚定性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朱德和陈毅那支队伍里,中高级干部基本走光,要不也难以轮到他俩主事。他们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的。

     在扩充红军时红军特别注意新兵的成分。有一个故事讲一个挑货郎担的人要加入红军,红军还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考察考验后才要。许多篇文章里讲,扩军主要是要选苦大仇深的工农成员。他们能吃苦,革命坚定,不怕牺牲。毛泽东也非常注重培养、提拔工农干部。有篇文章讲那时他们那个地区有些党支部比较落后,经过分析发现哪些落后的党支部里中农成分的人占的比例较多,经过改组加大贫雇农支部成员比例后,这些支部的战斗力又回来了。也有一些文章介绍了在革命初期为了壮大队伍没有认真甄别成分而致革命失败的故事。当然也有极左的事例。

    我认为共产党注重自己队伍的成分其实就是注意自己队伍的纯洁性,紧紧依靠工农兵大众和与工农兵相结合的知识分子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我觉得我们党的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先富起来的人入了党。现在很多私营企业主入了党。农村里的干部都是要选能带头致富的人,党员也是这批人 。我在乡镇时就没听说过要发展穷人入党。几年前我在浙江一个党校听课,一个市人大副主任就说以前共产党带头闹革命,现在要带头致富,党员要先富起来。实际上现在共产党慢慢成了富人党了。看看现在的政策哪一个不是为了资本服务的啊?富人党要为穷人真心做事,难啊!

  我不知道中国的千万富翁里有多少是党员,但据说很多是红二代。现在的基尼系数恐怕超过了5吧?当他们的先辈因为穷而革命时,用生命和苦难谱写了一篇篇壮烈而又值得讴歌的文章。现在当他们的后代包括他们自己理论上成为过去革命意义上的革命对象时,历史真的就是个轮回吗?

  有人说,革命没有遗传,我认为那是因为革命者在不同的时代阶级成分会变化。但我觉得阶级的特性是有遗传的。只要你处于一个阶级,那么这个阶级的基因很可能就要遗传给你。由此想来毛主席发动的反修防修的文革还真是一场极具现实性的革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