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用几个直观的数字来评价“饿死n千万”的可信度

火烧 2011-07-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通过人口比例、知青人数、军人数量等直观数据,分析‘饿死n千万’的可信度,质疑其真实性,并推测实际饿死人数可能在百万以下。

 

 

【转帖按:曹先生这篇文章做了一个可喜的尝试:把比较抽象的数学(“概率”)形象化了、通俗化了,使得人人能理解——很好!在此特向有心“宣传群众”的网友们推荐这一思路;用这类通俗化的方法向广大群众宣传,效果一定更佳。】

1.

如果“饿死一千万”,也就是占当时全国6.6亿总人口的1.5%。1.5%是个什么概念呢?在众多姓氏中,孙姓恰好就占全国总人口的1.5%。数数你认识或听说过的人,是饿死人的多还是姓孙的多?(由于现在总人口是当时的两倍,数出来的孙姓人数应当除以2)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如果“饿死三千万”,则比例为4.5%,恰好对应陈氏人口比例。

2.

下乡知青总数为一千七百万。 哪个人没见过几个知青?你听说过的被饿死的人,有这么多吗?


 

3.

文革时期,全国军队的总人数(含期间退伍转业)为两千万。

每个人的亲戚同事同学中,总有几个人的父母或祖父母在文革期间当过兵吧。可是你听说过的被饿死的人,有这么多吗?

4.

一千七百万或三千万知青遍布全国各地,两千万的军人来自全国各地。所以,如果真有严重饿死人的地方,不管地点多么偏僻,应该早就传开,当时就会贴大字报搞批斗了。例如,最著名的信阳事件就被看作反动派的反攻倒算。即使当时不让说,文革后至今三十余年,这些知青、军人及其子女,也会讲出来,根本瞒不住。 ...

5.

改开至今,全国研究生总数(含在校生)是四百五十万。但给我的感觉,已经远远多于听说过的饿死人数了。

综上考虑,我估计全国饿死人数,含已知的信阳事件饿死人数在内,只有在一百万以下,才不违背以上的直观感觉。并且,欠下这一百万血债的,是当时的一把手刘少奇,站稻子堆的几位中央大员,以及没站稻子堆的几位地方大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