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是毛泽东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

火烧 2009-10-04 00:00:00 三农关注 1034
文章指出毛泽东通过水利建设、杂交水稻和化肥推广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问题,保障了人民温饱,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几十年来,由于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误导,很多人一直误以为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解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承包制的兴起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
  其实,稍微深想一想,就可以看出这种观点的荒谬:毛泽东之前的民国,中国实行的就是土地私有化的个体“承包”制,那时人口只有4亿,这片贫瘠的土地就已经无法供养,饥民遍野。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革命才有机会发展了起来。再往前推,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承包”制、小农经济制,而从未实行过农业集体化,却从未见解决过人民的温饱问题啊,而且那时的人口还不及现在的十分之一呢!这说明,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
  毛泽东执政期间,中国的人口逐渐从4亿增加到了8亿。解决如此众多的人口的生存问题,一直是毛泽东关注的重点。在没有任何基础,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条件下,解放之初,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彻底治理了中国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筑海提,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洪涝灾害。
  上个世纪60年代,鉴于3年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毛泽东提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各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了5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和数十万公里的灌溉水渠,根本上解决了主要产粮区的旱灾问题。
  解决旱涝灾害为粮食的稳步增产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是,大幅度的粮食增产还需要科技的因素,具体讲就是:优良品种的培育推广和化肥的普遍使用。
  众所周知,划时代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发生于毛泽东时代的1974年,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也始于这个时代。这些优良品种,一下子使粮食产量提高了30%以上。因为大面积育种需要一个过程,其推广应用也就正好处在了毛泽东去世后的1979到1985年,这期间随着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中国粮食总产量几乎年年大幅增长。
  这期间粮食大幅度增产,也包括化肥推广应用的效果。化肥非常重要,今天的朝鲜就是因为化肥不足,导致食品短缺。而中国化肥生产也是毛泽东时代奠定的基础。早在中美关系改善以前,中国就发展了一些化肥生产企业,但是产量远远不够,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为了弥补化肥供给不足,普遍使用氨水替代,当然效果差远了。几乎各个县都有氨水加工厂,几乎每个村都建有半埋地下的氨水储存池。
  中美关系改善以后,毛泽东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着手从西方世界购买化肥生产设备,在全国修建十三个大型化肥厂,这件事发生于1973年。这些化肥厂于1977年以后陆续投产,化肥的供给问题最终解决。
  至此,中国的粮食问题才彻底解决。只有粮食多余了,才谈得上鸡鸭鱼肉和其他副食,我们现在餐桌上食品丰盛,大家想过其根本原因吗?
  总之正是三个因素水利、优良品种和化肥才保证了80年代初期直到现在中国粮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应,人民衣食无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