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韩方明:华尔街动荡,中国不能抄底

火烧 2008-10-08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指出华尔街动荡背景下,中国应避免抄底,强调动用外汇储备需谨慎。分析美国金融衍生品风险及救市措施,警示中国企业勿陷入海外投机陷阱。

华尔街动荡,中国不能抄底

(2008-10-08)

原文:http://www.zaobao.com/yl/tx081008_501.shtml

韩方明

有道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观诸八年来的美国经济,尤其是美国金融和房地产的变迁,这句俗语分外传神。

曾几何时,美式金融扩张,在一众投资银行的鼓吹下,以及在衍生产品的掩护下,蔓延到世界,华尔街精英占尽话语霸权,气势一时无两。说实话,那时候华尔街中人的心态,与笔者负笈海外的90年代大不一样。而常青藤学院中的新一批精英们,也少见以科技和社会为念,只知道垂涎金融机构的百万年薪和优厚分红,失去了过往对于知识、真理和公义的追求。

华尔街没有吸取教训

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房地产的价格升高了80%。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房地产狂欢中,义无反顾、积极推动的金融机构,向想买房子的人发出了诱人的呼唤:来吧,你可以买房,不管你的收入如何,因为房价会永远上升,你可以用升高的价格来归还房贷。

在2001年,科技泡沫破灭,许多美国家庭的财富化为乌有。但贪婪的华尔街没有吸取教训,结果遇到厄运,那就是房地产市场20%的下降,更多家庭放弃房产。建于此上的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使美国和全球金融系统几近崩溃。

这群华尔街精英,不仅仅创造了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难以理解的衍生产品,他们的经营模式更是夸张得令人侧目。对借来资本运用极高杠杆比率,是业界明规则,投资银行资金的放大比率一般是30倍。

雷曼作为华尔街最大房屋贷款的持有者,杠杆比率更高达40倍。而雷曼越来越倚重在衍生品上投资谋利。这就是这家百年老店的宿命。只要投资品涨2.5%,公司就能盈利翻番,但是一旦下跌1%,公司就亏损40%!再跌下去,就血本无归。人类的商业社会,几时见过如此狂躁冒进的百年老店?这样的公司不垮,岂不是自由市场的笑话?

美国式救市行动来得并不晚,从第一家小银行破产以及贝尔斯登告急起,美国政府就一直在注资救市,救得曾让国内许多人大呼要向美国政府学习。只不过,救市的结果和中国A股如出一辙,不仅愈救愈熊,而且还引发了二战以来空前的国有化运动。这足以让美国前总统里根死不瞑目矣。

动用外汇储备要慎之又慎


华尔街的一种高智商通过金融创新折射的贪婪和自大,结果是通过次贷殃及四邻,贻害天下。刻下所谓的靠7000亿美元救市,本质上便是靠继续投机来维持其投机生涯,就像A股因投机而崩溃,而现在又祭出融资融券、央企回购甚至于早被多个市场弃用的卖空等投机手段,来拯救这个投机市一样。
此时此景,笔者只能说,中国企业不要再堕入海外金融玩家的术中。其一,投资海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需要高度谨慎,那几个拿着股东的天价年薪的所谓大亨们,贸然“走出去”入手黑石和富通,已经是百亿美元亏损,代价不可谓不大。正如笔者4月所言,华尔街的底,不是那么好抄的。如今,更要强调这一点:不能抄!动用外汇储备要慎之又慎,不能几个人谋划一番就拿老百姓的银子到外国去充大头救市了。

其二,对目前海外投资银行策划的参股内地大企业计划,笔者再次呼吁中国政府尽快建立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重大外国投资必须经过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核,加入社会各个行业的专家,深入研究剖析,不能让一小撮疯狂官僚们说了算,以避免掺入各色金融坏账和投机阴谋。必要的时候,必须对此类购并合作加入黄金股的条款,保留政府的否决权,以免大企业沦为此类金融冒险家的牺牲品,进而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作者是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以上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相关文章

  • 社科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
  •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
  • 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
  • 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
  • 不是金融危机 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
  • 美国次贷重创重临 或达730亿美元窟窿
  • 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
  • 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
  • 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
  • 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
  • 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