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我爱儒学(六)——伟大的民族魂魄

火烧 2011-10-1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探讨儒学精神与民族魂魄的关系,强调侠义、仁义、正气的重要性,引用孔子、孟子等经典语录,倡导继承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境界。

  

我爱儒学(六)——伟大的民族魂魄  

2011/10/17  

  

很多人都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书中那些武功高强、行侠仗义、不畏生死的英雄人物很让我们羡慕和着迷!其实类似的英雄人物在我国很多,史书上也有不少记载,“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义精神一直回荡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上。这种侠义精神就是我们华夏儿女伟大的民族魂魄,也是真正的儒学精神!  

侠义之举来源于正气!孔子讲“见义不为,无勇也”,实际上是说“见义不为,无仁也”,即缺少仁德正义之心。圣人讲“仁而后能勇”指出真正的勇敢出自仁义正气,真正的英雄好汉可以“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可以想象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小人,会有什么勇敢的行为呢?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回答:“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正义与仁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易经·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诉我们天道光照万物、育养万物是至公无私、没有停息的。君子要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从前春秋时齐景公打猎,猎场管理员因齐景公召唤的方式不礼貌不予理睬,齐景公想杀了他,他却一点也不害怕。因而受到孔子的称赞。孔子认为那位管理员哪一点可取呢?就是取他“因召唤不当就不去”的精神!孟子论做人就要做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古圣先贤说得话多好啊,反观当前社会的国人,有几个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呢?恐怕很多人一条都做不到。老祖宗的教育不听罢了,还诋毁圣人的教育误国误民,实是无知到极点,愧为炎黄子孙……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人不可以无耻”“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养心莫善于寡欲”“尽信书不如无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者无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仔细揣摸、体味,我们如果能把某些触动心灵的话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不敢忘记,也许就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人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