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另眼看诚实劳动:诚实劳动可以这样制造通货膨胀

火烧 2009-09-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诚实劳动如何通过产业政策与全球化趋势推动通货膨胀,分析农民工与工人阶层在经济变化中的角色,揭示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另眼看诚实劳动:诚实劳动可以这样制造通货膨胀

   

最近一年多,看了很多非主流学者的著作,潜移默化的学了点他们的分析方法,也试着分析分析、显摆显摆。看过了,主流们可以见笑但别骂人哈!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主流精英们对未来形成了明晰的判断:中国将面临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他们认为中国只能顺应这个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化,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这是谁主导的全球化,如果是美欧主导的全球化,美欧会公正客观地考虑中国的最基本国家利益吗?游戏规则制定者美欧显然没有这个义务。

   

看到了全球化趋势的中国的主流精英们立刻统一思想,并迅速找到了既顺应美欧主导的全球化趋势,又能使中国复兴的挣快钱的捷径: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迅速建立劳力密集型产业,并依托这个产业建立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

   

要建立这样大规模的劳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从哪里来?怎么来?虽然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大规模的劳力密集型产业所需的廉价劳动力从哪里来、怎么来,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个问题。

   

再勤劳的人也是贪图安逸、喜欢游山玩水看美女帅哥的,如果不为生活所迫,谁吃饱了撑的,非要自愿去血汗工厂、矿山冒着断指、矽肺、被埋的风险去打工挣钱。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碗里夹着肉,嘴里骂着娘”的时代,当时的中国人虽然普遍不富裕,但衣食还是无忧的,城乡住房(虽然不太好)、子女读书、看病医疗(那时污染小、怪病少)对每个家庭而言,也的确花不了几个鸟钱。

   

要逼出足够多的廉价劳动力,办法总是有的。全国最大的特区—海南的房地产火了,来自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大量热钱、贷款云集海南了,海南的土地、房价火箭发射然后又自由陨落了,大量贷款还不了变成呆帐烂帐了,但贷出的货币已经流入市场,通货膨胀来到中国了,中国的主流先富们淘到了第一桶金,呵呵。

   

在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时代,为了稳定甚至是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就必须稳定基本生活必须品的物价。农业生产的粮油肉蛋可以涨点价,但只能是小幅度的、缓慢的上涨,虽然通货膨胀是大幅度的、快速的。

   

当时的主体人民之一的工人阶层被涨工资了,月收入迅速从1、2百涨到了3、5百,主体人民之一的工人阶层对通货膨胀没意见了。可不能被涨工资的农民就不好过了,虽然还是不缺吃的,可物产相对通货膨胀卖不了几个钱了,无法用这几个钱改善生活品质了。于是大规模的第一代农民工出现了,他们离开了物产丰富、财富贫瘠的土地,自愿走进劳力密集型企业、矿山和建筑工地,以此去实现他们改善生活的梦想。

   

以出口为导向型的经济在中国逐渐成型,GDP快速度增长,轻易就超过了百分之十,形式一片大好。市场交易繁忙、外需旺盛,急需廉价劳动力,急需农民工。

   

为解燃眉之急,新的配套政策出台了,教育产业化了,医疗产业化了,住房产业化了,中国人急了、钱不够花了、需要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到哪里去挣钱?到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到林立的劳力密集型出口企业去吧。更多的农民工如潮水一般涌向中国沿海。

中国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出口大国。中国的主流精英们异常兴奋,他们认为他们已经找准了中国在全球化趋势中的立国的定位。欧美早就找准了由他们主导的全球化趋势定位。两个定位不谋而合:欧美负责金融、负责高科技研发、负责进口和销售、负责环保;中国负责生产、负责出口、负责污染,未来还准备向欧美发达国家高价进口碳排放额度,以便平抑过快增长的外汇赢余。

   

这样的发展景象是不嫌人多的,劳动力越多、越市场化就越廉价,中国的出口事业就越能蓬勃发展。为了持续这一进程,中国开始城市化健设了,城市化很美,美过中国除名胜风景外的残山剩水,为众多摄影大师提供了时尚和现代的灵感。但无论它有多美,中国的城市化是从圈地开始的,无论这是不是它想要的结果,它使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它制造了更多的农民工,和更多的用出口换来的美圆。

   

今天,中国已手握两万亿美圆外汇储备,这两万亿美圆是很大的财富吗?我不知道,美圆值不值钱得美联储说了算!我只知道这两万亿美圆是用国内发行的人民币兑换来的,大致相当于用12万亿到17万亿人民币兑换来的这两万亿美圆外汇储备。也就是说中国持有这两万亿美圆的代价是——在国内增发基础货币12万亿到16万亿人民币。

   

逻辑关系有点意思了,牺牲很大一部分国民的福利(主要是农民),出口他们用诚实劳动创造的廉价商品,换取大量的美圆外汇赢余,再根据这些外汇赢余在国内增发大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呵呵,删除复杂的中间环节,我看到,中国的诚实劳动产品的出口,换来的竟然是国内人民币货币增发所导致的逐渐通货膨胀。

也就是说——诚实劳动制造了通货膨胀。  

   

站在无立场的或中立的角度看,通货膨胀无所谓好坏,既好也坏。对受益的人来说是好事,对这个通货膨胀的买单者来说,就是坏事。在中国,谁是这种独特通货膨胀的买单者?首先是农民,他们既生产了价廉物美的、让人感受不到通货膨胀的农产品,又要用诚实劳动去生产更为廉价的出口商品。

   

哇!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分析方法就是牛,比手术刀还快!就是不知道科不科学哈,但愿不科学!

   

   

   

   

   

相关文章

  • 成都学者:银根会放松吗?
  • 王小刚:中国经济已面临“滞胀"风险的理性分析及对策思考
  • 混乱的经济学名词之通货膨胀
  • 中国的通货膨胀已攀升至高位,应该采取渐进式举措加以调控
  • 梅新育:中国物价上涨罪不在"猪" 美联储才是祸首
  • 吕永岩:对美巨额利益输送必须严查、追究!
  • 通胀“魅影”下的规避与应对 ——“通胀治策”论坛精要
  • 从猪价轮回看生猪产业的沦陷
  • 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
  • 梅新育:境外上市受阻有利于削弱输入型通胀
  • 通货膨胀的真相:美联储放水与大象挤入澡盆
  • 竖琴螺对通货膨胀的独特看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