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地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发展“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建立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暴露了社会分配中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
承认还是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承认还是否定资本剥削劳动事实,——为劳动说话还是替资本辩护,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与形形色色的“资本的政治经济学”论战的焦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再次面临“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强烈挑战。“主流经济学”虽然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做了很多花样翻新,针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所谓“漏洞”和“缺陷”, 提出的所谓的“新”观点。但在否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否定资本剥削劳动的事实,——替资本辩护方面,却与他们的老祖宗们保持着高度一致性。
盼铁成钢个人认为:
关于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形成、构成,都是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
价值的创造,探讨的是价值的来源。劳动创造价值,是说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用“唯一源泉论”来理解劳动价值理论的“一元论”。
价值的形成,是从“过程”方面探讨价值如何被生产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论证了劳动是怎样逐步“凝结”成价值的整个“过程”。
价值的构成,是对价值的“成份”的具体分析、研究。价值可以有不同载体、表现形式和具体形态。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构成。例如:钢材,其价值就是由采矿、加工、冶炼等劳动所构成;棉布,其价值就是由耕种、收获、纺和织等劳动构成。
在劳动以外探寻价值的源泉,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是“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显著特征,当实在无法否定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时,则致力于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以“形成”、“产生”等字眼取代“创造”,混淆创造、形成、构成的区别,是“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一贯手法。
关于价值的分配,也是劳动价值理论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理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暴露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揭露了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对剩余劳动的分配)的分配方式、制度的不公,和由这种分配不公所导致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创的“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认为,新的生产关系将变革这种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分配方式、制度,新生产关系条件下的政府,既是“社会的一切健全成分的真正代表,也就是真正的国民政府”,“同时又是工人的政府,是争取劳动解放的勇敢战士”,是“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2、378页.
“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则力图证明劳动获得工薪、资本独占收益(对剩余劳动的分配)的分配方式、制度是最公平的,并千方百计以各种方式、理由掩饰资本对劳动的残酷剥削,不仅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劳动获得工薪、资本独占收益的分配方式、制度为天经地义和神圣不变。甚至连消灭剥削之类的话都想不让人家讲,某高级党校有位著名教授一次在做客人民网时就曾说过,剥削的问题还没搞清楚,“一讲消灭剥削”就“容易造成混乱”,什么时候搞清楚了,再讲也不迟。
有一种现象:一个时期以来,质疑、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网上、在论坛似乎是一种时尚。质疑者大都提出这也创造价值,那也创造价值,总想以自己的伟大发现来否定劳动价值论——大都选择以否定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为突破口。
企图通过否定 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来否定劳动价值论,并不是这些时尚人物的什么新发明。和历来的“二元论”和“多元论”者一样,他们的手法就是都喜欢将形成或者构成与创造混为一谈,以形成或者构成取代创造。
马克思主义“一元论”与历来的“二元论、“多元论”的论战史已经表明,想从劳动动以外找到新的创造价值的源泉总是徒劳的,新的“时尚”还能有例外?
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