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福利房与商品房

火烧 2010-04-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对比福利房与商品房,揭露体制内与体制外住房待遇差异,分析北京户口重要性及房改后福利房现状,涉及多个部门集资房及团购房信息,反映特权与普通民众住房困境。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天壤之别,为什么北京户口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学生宁愿当体制内的掏粪工,恶土开不出善花,制度的腐败是最龌龊的黑暗。

北京市公务员集资房,位置刘家窑桥西南,均价4000,周边30000

铁道部集资房,位置西直门铁科院院内,均价2000,周边50000

公安部集资房,位置广渠门外,均价4500,周边35000

外交部团购房,位置双井桥东南,项目名称喜福会国际社区,均价6000,周边35000元

中石油团购房,位置太阳宫地铁站,项目名称太阳星城,团购价8800,周边28000元

市区政府团购房,位置大红门,项目名称京投快线-阳光花园,团购价6000,市场价25000

市发改委建委集资房,位置;六里桥西南,均价4000,市场价30000

人民银行集资房,位置宣武门康乐里,均价2000,市场价50000

市铁路局集资房,位置广安门手帕口南,均价5000,市场价32000

中信银行团购房,位置菜市口,项目名称中信城,团购价5000,市场价33000

房改之后,名义上的福利房在中国社会早已消失,虽然随后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期,但到了2006年,国务院就划下了“党政机关不许集资建房”的红线。现在看来,这条红线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济南、合肥、深圳、北京,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地段优越、价格极低、设施完善的房子,它们有的名为“经济适用房”,有的叫“集资建房”,但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不会到市场上发售,普通老百姓多花钱也别想买到。而更让人无语的是,据央视披露,当相关部门纷纷为土地资源紧缺叫苦,并视其为房价畸高因素之一的时候,北京怀疑有超过6成的土地是专供公务员住房保障的。


房改的市场化方向正确,某些房地产商们宣称的没钱就别想买房也没什么大错。如果“钱”真的成了获得住房的唯一条件,那么我们倒完全赞同哈耶克那个著名的判断: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可事实并非如此,当你花比别人多三倍的价钱,也不能买到他所拥有的房子时,你只会怀疑,手中的货币还是不是“一般等价物”。大理的事件中,有资格把世界级旅游景点变成后花园的当然是富人,但肯定还要附加另外的标签。两个新闻事件,都具有相同的指向:拥有特权的人,总能得到普通人做梦也得不到的东西。

不知大家会有何感想?你肯定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个国度里的多数人在当“房奴”,还有一些人在为晚上睡一张安静卫生、ml不会影响到别人的床而奋斗,在为高房价或愁肠百结或怒气冲天。可是你的痛苦注定有一些人永远不懂,因为他们不必望房兴叹。反差之大只会让你觉得,要么是你生活在别处,不是在神州。

国家的经济增长,几乎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中国的房地产。而这个依赖,并不是中国选择的,而是中国目前无法不去选择的!因为没有可以再代替的可以比房地产更好的经济项目了。并不是说,中国现在依靠房地产,就持续下去,看到楼市将要崩盘时,政府就可以选择不依赖房地产,转而使房产降价了,除非这段期间政府能找到更合适的代替品!目前来看是没有的;
房产的利益,有很多房地产背后的受益者,他们本身就是在政府机关的最高层!他们可以说是做为中国炒高房价的主体!房价上涨得越高,对他们个人来说,就挣得越多!对于同时掌控着国家权力的领导来说,他们必然不希望自己所投资的产业降价。但是他们对楼市崩盘的意识掩耳盗铃,总觉得楼价还可以再上升一点点,自己还可以再多挣一点点。。。去挑战楼市崩盘的最底限;
地方政府的执行能力,就算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控制房价,降底楼市崩盘的风险,但是大部分地方政府依然会为了提高自己的GDP,不完全的落实控制政策。这种地方为了自己利益,不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省市遍布全国,况且本地区的楼市效益又几乎都跟本地区领导的灰收入有关!最终一样会导致崩盘的结局!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