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光: 知识分子与“右派”
关于知识分子的属性,毛泽东曾将之归纳为“皮”与“毛”的关系,这可谓是形象之言。
自辛亥革命以来,旧的统治阶级被逐渐消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于是,这张旧“皮”上的“毛”们开始了重新选择。他们有的飞往国外、港澳台,也有的继续留在中国大陆。这留下的,或是去了新都重庆归属了国民党,或是跑到陕甘宁边区,投奔了共产党。于是便形成了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导,且分别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代表而演绎的中国近代历史上两大敌对阵营的最终对决。其结果自然且分明,即陈旧势力的余孽们都败走了台湾,而新势力的条肆们则建立起了新的中国。
新中国是无产阶级执政,这样的执政本身就是一种矛盾。所谓矛盾者,即它的主人是新兴的无产阶级,可是由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这些泥腿子、油袖子们都没文化,因此只能依靠知识分子代为掌权,来为他们“服务”。而知识分子又与被打倒的旧的剥削阶级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因此这样的执政不但难度极大,一切都将重新开始,而且很容易走回头路,即又回到旧的即蔑视甚至是欺压老百姓的统治套路上去。而这也就是毛泽东所担心的“复辟资本主义”,或是变质为“修正主义”。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此,毛泽东的想法就是要“改造知识分子”,也就是要改造这些个官员干部们。
一提到“改造”这个词,很多人就反感。可是不改造,又怎么能与新的执政阶级融为一体?若不能融为一体,那就是粘在羊身上的狼毛,其早晚都要脱落、要分离。而“右派”就是这样的一批脱落的狼毛。
著名的中共哲学家艾思奇曾有过一个形象而确切的比喻,他说:知识分子就像似砖块,若不能砌筑的新社会的墙里,就只能是丢弃。事实上,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包括最早从旧阵营中分离出来的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也都是经过这样的历史性的改造,才被砌筑在了“新社会的墙里”,从而结构成了新的上层建筑。而这其中“丢弃”的,如张国焘、王明、李立山等,亦当是不计其数。
右派的错误非但不要改造,更是迷恋那张失去的旧“皮”,因此,他们对于这无产阶级的,即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政,或是迷蒙疑惑,不能正确对待,或是从骨子里面抵触、看不起,甚至更是明目张胆地反对。所以,从共产党执政的角度,也只能是将之“丢弃”。
另外,右派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作用力很大,因为他们主要是活动在党的文化、宣传、高校以及科研等关键性的部门。因此,若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将之清除之,并以此来警醒、教育更多的党的干部,这对于共产党的执政,对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理来说,就是一种反动,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才有了“反右”斗争,而且是将之全部拿下。
在“反右”的问题上邓还算是清醒,只是失之于疏阔,是故才造成了这平反扩大化了的问题。可这扩大化了的后果也是相当的严重。从此新老右派则同流合污,蝗然兴起,开始诼妖中国,而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混乱也正是从此开始,以至于今。
总之,这“右派”,既是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大体说来,处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知识分子,由于先天的自私自利以及自优性,是故有意无意地便把自己与“人民”对立了起来,而这也就是毛泽东要“改造知识分子”,要“反右”的原因之所在。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