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左翼为何要鼓吹“毛氏社会主义”?

火烧 2015-05-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左翼为何支持毛泽东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指出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且对当前中国无益,强调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既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什么是封闭僵化的老路?毫无疑问,就是毛泽东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是,当前中国左翼却有一个危险的趋势,就是普遍支持和认可这种封闭僵化的老路。显然,如果中国还想有一个和谐稳定与美好未来的话,就必须把“封闭僵化的老路”的事实和道理讲清楚才行。中国不能再陷入弯路的折腾了。

  近日,左翼“领导”之一的张勤德先生发布一篇《毛式社会主义的九大优越性》的文章,获得左翼大多数网友的认同。其所谓的“毛式社会主义”显然就是指“毛泽东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就以此文为素材,看看所谓“毛式社会主义”的本质,看看这是不是符合当下中国的实际需要,对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前中国的左翼整体上已是一庞大团体。但如果这个庞大团体是以错误的封闭僵化的老路为思想路线的,既无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有着极大的迷惑性与欺骗性,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当前中国,回到“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要求;既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对解决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毫无益处,根本就是毫无道理的事情。在客观上,这种思想主张看似可以“中和”极右派的思想主张,其实却是极右思想得以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源。如果只有毛泽东时代的社会制度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话,那还真就不如搞美国的那种资本主义。这是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的事情,也是人民群众曾经的选择。改革开放不管存在怎样的错误或失误,在当初却是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的。

  为什么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要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必须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要求的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则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周新城先生在其文章《关于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中所指出的:“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就没有了依据,而没有剩余价值学说,就解释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就看不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科学社会主义就失去了根据”;“劳动价值论回答了谁养活谁的问题,揭示了真实的阶级关系,从而从理论上说明了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自已的政党,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显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必须是以按劳分配、没有剥削和压迫、劳动者当家做主为基本要求和根本特征的。但显然,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原理和要求,它既没有消灭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实现劳动者当家做主,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正是根源于此,这种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毛式社会主义”在全世界都遭到惨败。

  这种“毛氏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明显只符合在各个行业中掌握着管理实权的那个阶层人士的利益,而并不符合广大普通劳动人民的利益,广大劳动人民的地位和利益甚至不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企业。否则,在这些“毛式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劳动人民就不会普遍更向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和生活,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也要偷渡出国,去给外国的资本家们打工去了。私有企业下的劳动者是被看得见的资本或资本家剥削和压迫的;而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下的劳动者却被党、政、企中新兴的官僚阶级以所谓社会主义的名义剥削和压迫着的。

  什么是剥削?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劳动的成果都是劳动者创造的,所谓剥削就是对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的无偿霸占。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当企业的劳动成果归企业的劳动者自己占用和管理时,才没有剥削。如果说一个社会的国防、社会福利、国家事务的管理等等需要一定的公共资金来维持,那么这些资金也是由劳动者来按照一定的、社会的、合理的比例来缴纳。

  显然,把企业生产的所有权交给国家或者“全民”所有是没有道理的。“全民”所有并不等于劳动者所有,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要求是劳动者所有,而不是国家或者全民所有,否则就存在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看看现实中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斯大林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吧,广大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显然都没有由劳动者自己管理和享有,而是在国家或者全民的名义下,被新兴的官僚阶级掌握着。虽然这些官僚也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些好事,但整体来说与普通劳动者相比仍然是严重不公平的。我们把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与这些掌权的大官僚们的生活水平、工资待遇等对比一下,这知道所谓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是不是存在对广大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了!知道了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这种特征和本性,就知道中国一些所谓左翼人士明知道这种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根本行不通,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也无法实现任何的什么社会主义,却依然要鼎力支持,甚至不惜以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为由头和借口去强力争取的原因了。

  什么是“极左”?就是明知过去那种“封闭僵化”的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老路是行不通、不合理、不科学的,明知以此为基础的所谓“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没有商品和货币的“共产主义”根本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根本就是毫无依据的幻想,却为了某一特殊阶层的特殊利益,而以种种看似“非常革命”的口号、理由和方式去强力推行。“极左”往往打着毛泽东的旗号去做这样的事,而其实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和精髓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是通过阶级斗争让劳动人民当家做主。我们把毛泽东思想的这些要点和原理与这些具体的制度和实践主张相结合,就会看到这种极左以及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制度都并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要求了。

  一些人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是错误的、导致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垮台、失败,存在对劳动人民剥削和压迫的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称之为“毛式社会主义”,显然是对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最大侮辱。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制度是毛泽东的思想和发明吗?显然不是。这是列宁和斯大林根据马克思当年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设想所设计、发明出的一种经济制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什么中国的左翼非要把这种明显错误、失败的东西强加给毛泽东呢?

  比如,张勤德先生在其文章中指出:“我们要抓好队伍建设,提高举旗抓纲的自觉性、既要进一步认清当代修正主义路线的危害性,又要进一步认清毛泽东路线的正确性。这就要求我们更充分地讲清毛泽东时代建设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显然,张勤德先生这是在歪曲“毛泽东路线”。事实上,从毛泽东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把“毛泽东时代建设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当作“毛泽东路线”,这是对“毛泽东路线”的最大歪曲。毛泽东为何要设计、发动文化大革命?毫无疑问,毛泽东这是对现实不满,是要以文化大革命的方式去解决现实中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问题,是想要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去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但是,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根源在哪里?毫无疑问,在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较为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其实都在于基本经济制度上。显然,毛泽东其实是对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制度是严重不满、不相信的,这才设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准备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去解决这些现实社会的问题,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毛泽东在1958年为何会赞成“大跃进”,想要快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毫无疑问,这是对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共产主义实现方式深信不疑的结果。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显然想象不到还有什么在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以为只需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制度下,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力就行了。然而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生产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依靠国家的经济计划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经济必须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必须尊重劳动者的客观需要,依靠私有财产、市场和货币的作用才行。毛泽东出于对“大跃进”的深刻反省,认识到了仅仅有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还不是足够的,才想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想到了文化大革命。但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最终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显然,这需要对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全面反思,让我们认识到了这种经济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事实上,到了毛泽东时代的后期,“毛泽东路线”已不是按需分配,而是按劳分配;不是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而是“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集体所有制的人民公社制度。当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展到高潮,一些省级官员就想把人民公社的性质从“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遭到毛泽东的反对。这种反对本身就表明毛泽东对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怀疑和否定!显然,张勤德的文章,根本就不是学术性的文章,缺乏理论基础与严密的逻辑性,根本就是在宣传和鼓动,甚至可以说是在“欺骗”。

  有些所谓左翼不认同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是“封闭僵化”。在势不可挡的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甚至把其与市场兼容起来,说什么计划经济也有市场。这其实是说不通的,计划可以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但是全民所有制的计划经济却不行。因为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下的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所有者。同一个所有者是无法自己同自己交换产品的,这种交易注定是无效、不科学的。因此,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是矛盾和相悖逆的,两者是不可能长期、同时并行于市的。与此同时,私有财产和产品交换又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因此,长期来讲,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逻辑,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的。

  张勤德在文中提到中组部前部长张全景的一句话:“各类人物的攻击污蔑,内容越来越多元化、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手法越来越隐蔽化。他们不论以什么面目、什么方式出现,万变不离其宗,集中到一点,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和国家的历史,攻击的重点是毛主席、毛泽东思想”。

  这句话说的非常好、非常对。然而,到底是谁在“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和国家的历史,攻击的重点是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呢?否定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是不是就是这种“否定”?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认可和默认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否定集体所有制的合理性,否定劳动者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这种“否定”?

  众所周知,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的历史、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就没有这一切。然而,我们现在的左翼却要否定按劳分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认可国有经济中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现象,这算怎么回事?是不是在否定这一切?不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不严格实践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现在已所剩不多的国有经济和岌岌可危的共产党领导还能维持多久?

  在《毛式社会主义的九大优越性》的文章理,张勤德先生例举了“毛式社会主义”的九大优越性。然而,这九大所谓的优越性,有几点是说得通,并真正属于“毛式社会主义”的?

  1、“最高领导人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所领导事业的错误并认真纠正”,这是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吗?不是,这是毛泽东个人品质的优越性。左派擅长于用毛泽东来为自己壮胆和贴金,但事实在那里明摆着,毛泽东个人的高贵品质,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被人为灌注到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制度上的。

  2、“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是主人吗?在国营企业的内部,企业工人是主人吗?“劳动人民真正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即享受经济民主权利”吗?不是、没有!在国营企业中,工人没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也没有对生产、投资与分配作出决策的权利,所谓的“主人翁”地位是假的。工人给企业领导提提意见就是主人了吗?这是笑话。在政治上,工人和农民在人大会议中占有绝大多数,工人和农民就是社会的主人了吗?那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通群众不但可以参选议员,还可以参选国家领导人呢,为啥,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民就不是国家的主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就没有“五大自由”(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和罢工)吗?资本主义国家就没有“五免待遇”(全民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免费养老、免费娱乐(例如电影院、体育馆等收费极低))吗?显然,所谓“毛氏社会主义”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说法完全是虚假的、站不住脚的。

  3、“在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改革才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这显然又是胡说八道,好像只有毛泽东时代才有改革,邓小平时代没有改革一样。这不是“毛氏社会主义”的优点。

  “冲破苏联过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模式,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允许地方和企业搞一些“独立王国”,这本身就是对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这种本性“大一统”的经济制度的一种“反制”,体现了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一种错误和弊端。

  “提出社会主义中国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阶段,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相联系,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是一种“特色社会主义”的胡说八道。早有学者指出:价值规律与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制度是矛盾和悖逆的,价值规律的存在与发挥作用必然促进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体系的解体和崩塌。社会主义的确与商品经济(其实也是市场经济)可以、兼容和共通,但这种社会主义不是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毛式社会主义”,而是以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的出现,以及最终没能成功挽救“毛氏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解体,本身就证明了以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毛氏社会主义”的不可救药。

  同样,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弊端,并不能证明改革前的“毛氏社会主义”就是正确的。

  4、“在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够真正实行人民当家做主”。这显然与其第二点优越性重复。理屈词穷了,不得不重复叙述?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未必!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专政吗?存在“人民民主”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毛氏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制度上有啥区别?相信张勤德先生说不出来。

  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必然表现出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征,但生产资料公有制却远远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的股份制也是一种生产资料公有制,能说股份制也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标志”吗?

  劳动者可以“不仅是在为自己劳动,而且是为国家、集体、大家劳动”,但是马克思主义要求这种劳动必须是由劳动者自己占有和管理的,由别人占有和管理就必然存在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

  在体现“平等和民主原则”上,《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鞍钢宪法》下的劳动者可以占有自己生产的利润,可以对自己的生产与分配拥有平等的决策权吗?没有!

  5、“在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经济才能够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这显然更没有说服力。事实上,至少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内,私有经济的发展要比“毛氏社会主义”更快,这是有目共睹的,有说服力的。如果“毛氏社会主义”真正可以“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那就不会最终失败,不得不进行私有化的改革了。

  我们必须明白经济发展“多快好省”的意义。显然,真正有必要的经济增长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单纯GDP的增长。“毛氏社会主义”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多快好省”,但与此同时广大的劳动人民并未因此而受惠多大,却普遍贫穷,最终引致人民的不满,导致“苏东剧变”的发生。如果没有群众的严重不满,“颜色革命”能搞起来吗?

  6、“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解放军才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又是没有说服力。以毛泽东军事思想贯彻其中的中国军队的确“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这显然不是“毛氏社会主义”的功劳,而是毛泽东个人的伟大。如果一个国家的军队厉害就可以证明这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也好,那么现在美国的军队更厉害,是不是可以说明美国的社会制度更好?

  7、“在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党的建设才能够不断得到加强”。这又是屁话。如果真是这样,那毛泽东就不会设计、发动文化大革命,去发动群众,让群众以阶级斗争的形式和力量去向“掌权的修正主义者”发动进攻了!修正主义层出不穷,这本身就说明在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毛氏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党的队伍中不断涌现修正主义者,导致党的建设困难重重的客观事实了。

  “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群众参与共产党的“开门整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显然不是“毛氏社会主义”的结果,而是毛泽东的军队的优良传统。可惜即便有这种优良传统,也被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的不合理经济制度给糟蹋得一塌糊涂,许多党员干部因有权有势,而丧失了这种优良传统,变成了贪污犯,成了修正主义者。

  8、“在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腐败现象才能够得到根本遏制”。其实,在毛时代腐败现象较少的原因不是制度好,也不是广大干部不腐败,而是物质极度贫乏、政治斗争激烈,导致领导干部不敢腐败,也没有多大的腐败空间。但这显然不是“毛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是当时社会的缺点所致。

  如果说:“腐败现象是私有制这个万恶之源的必然产物”,那么毛泽东时代就没有一点点的腐败现象?有的。那么这仅有的腐败现象,是不是说明“毛氏社会主义”也是“私有制”的一种形式?

  事实上,私有制之所以罪恶,在于它剥削和压迫劳动者。但是,毫无疑问,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在制度上也存在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在这个意义上讲,“全民所有制”其实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私有制”。私有制是对他人的剥削和压迫。

  9、“在毛式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的独立主权才能够得到全面维护”。这又是奇怪的逻辑。在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中国的“国家独立主权”没有得到全面的维护吗?至少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就不会同意的。毛泽东的确是英雄,他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等英明伟大,但这显然不能证明“毛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显然,张勤德这篇《毛式社会主义的九大优越性》的文章不是在说理,而是在布道。但是,什么叫欲盖弥彰?看了这篇文章就知道了。国有(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一去不复返了。中国的左翼不知道这一点吗?显然不是。他们直到今天还在以这种明显错误、明显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的全民所有制计划经济来宣传和鼓动,明显只是为了实现当前中国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官僚集团。他们并不想实现什么社会主义,而只是想维持现状,在保住政权的同时想维护住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利益。毫无疑问,这种错误的国有计划经济的“毛氏社会主义”就是当前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得以继续存在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特色权贵资本主义的逻辑是:因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这种错误的国有计划经济,因此必须坚持今天这种“必须发展私有经济”的特色社会主义;又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邪恶的,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显然,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陷入这种逻辑陷阱之中,进退不能,当前中国的这种特色资本主义才能得以保持下去,让群众无法去反对。显然,“毛氏社会主义”的实质只是一种欺骗的手段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