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绝对过剩”时代无产阶级理论的贫乏和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可能
★“零购买力”这一规定表明一种趋势,即资本主义可能会进入一种绝对危机状态。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大规模的深刻的经济危机的根源一定是在生产领域,而不是在所谓的金融领域或所谓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上,它们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当前兴起的文明冲突论、文明史观和传统复兴政治等,有可能直接成为法西斯主义崛起的舆论准备。
★资产阶级法西斯主义土壤一旦形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毫无抵抗力量。因此成败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能否觉醒。
我在微信群转发汪晖的文章《代表性断裂与“后政党政治”》一文,并指出:
我在资本论系列讲座第一讲中讨论“统治”与“领导”的区别及其对无产阶级政治的意义时讨论到了普选制在当代的命运,可以与汪老师的文章对照读:
“资本主义普选制在竞选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领导结构,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是领导力之争。正因为如此,它曾经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标志性事物之一,在驱逐封建主义残留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几乎在所有领域取得绝对统治地位,普选制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鸦片,工人阶级定期吸食,在候选人虚幻的共同愿景许诺中,在一人一票的统计性数字中获得政治主体性的快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普选制是没有主体的世界的主体,是没有政治的世界的政治,是工人阶级对抗失望甚至绝望的最后的绝望形式。
虚幻的面纱般的领导结构与实质的普遍性雇佣结构,被统一在一起的中介,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它们共同构成实际的资本主义统治。世事难料,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将使无产阶级变成无业阶级,劳动力变成无处可卖的纯粹多余物,雇佣结构将因此在大多数领域自动消亡,最后的绝望形式也将难以为继。切记的是,雇佣结构的这种消亡,并不自动产生社会主义’同志关系‘。社会主义同志关系只有在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基础性结构中才可能真正形成。”
有群友因此提出问题,我做了初步回答。这里将回答做适当扩展,供有心人参考。
群友甲:
如果工人变成双无阶级(无产阶级和无业阶级),他们连工资都赚不到,智能化生产的东西卖给谁呢?资本所有者们肯定消费不了那么多。
范仄:
“生产相对过剩”就变成“生产绝对过剩”。“相对生产过剩”是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存在贫困化规律,在这种贫困化规律作用下,无产阶级相对购买力会下降,社会生产的商品就显得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绝对过剩”在这里是指在双无阶级(无产阶级、无业阶级)零购买力条件下的生产过剩,而不是日常所指的在合理的生产结构和价格等条件下由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而导致的产品过剩。前者对“生产绝对过剩”的定义是为了区分购买力低和零购买力这两种不同情况,而后者对“生产绝对过剩”的定义不具有政治经济学意义。“零购买力”这一规定表明一种趋势,即资本主义可能会进入一种绝对危机状态,即再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通过大规模破坏生产力来解决危机。因此“生产绝对过剩”中的“绝对”一词是相应于资本主义绝对经济危机的。
群友甲:
那生产过程岂不是就没有办法持续了?
范仄:
我把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视为工业自动化小范围推广的产物。你想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自动化小范围推广,便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如果大范围推广会使怎样的威力?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解读,这些解读我总觉得缺些什么。我外语不好,不能直接研究世界经济,自己也说不出道道来。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大规模的深刻的经济危机的根源一定是在生产领域,而不是在所谓的金融领域或所谓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上,它们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迄今为止的解读主要是在这两点上做文章,他们设计的对策也是在这两点上做文章。不少专家给中国政府提出金融体系改革建议,意图之一就是防范类似于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危机在中国发生。直到最近西方经济学家批判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指出美国85%的制造业就业被自动化代替,而不是所谓贸易造成美国失业。我似乎在生产领域找到了这次全球危机的根源。
群友甲:
很难想像是什么状态……
范仄:
全球经济危机会向深处发展。这一次危机尚未结束,也可能不会结束,直到下一轮更大更猛烈的危机出现。下一轮危机可能比这次凶猛无数倍。至少这次全球经济危机还没有让人看到有结束的迹象。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只有可能进一步推广。从中国近两年的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可想像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下一轮普遍化趋势。
工业自动化是把生产领域的工人阶级驱逐出去,工业智能化是把生产领域的知识阶层驱逐出去。中国目前还面临农业现代化高潮,农业现代化是把农业生产领域的农民驱逐出去。这三种驱逐运动有可能在中国同时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典型的资产阶级专政原则,体制内外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资本会动员一切力量来贯彻这一典型的资产阶级专政原则。政府发挥较好的作用也将因此主要服务于这一原则。在资本完全主导的生产方式中,中国将也难以幸免“生产绝对过剩”这一绝对危机。
有人寄希望于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工人之间相互服务,资本家是不会掏钱的。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导致工业空心化,或者说工业空心化导致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大发展,最后便转变成全球经济危机。这已经说明所谓第三产业或服务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实质。
群友乙:
科技发展反过来会让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更高级的社会活动。
范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一旦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无产阶级就不要去梦想高级社会活动。事先苦练为资本家做仆役的能力,在危机大爆发前也许比其他人会生活得好一点。
群友甲:
如果这个趋势发展,未来一二十年,发达国家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利用第三世界的廉价劳动,产业转移也没必要。部分从事简单脑力劳动的白领也没大用了,
范仄:
凡可标准化的皆可自动化,凡可模块化的皆可智能化。在这种“生产绝对过剩”发展趋势下,全球出现保守主义政治复苏。文明史观盛行,文明冲突观盛行,各国历史传统、宗教传统开始复苏,有些国家种族主义政治也开始出现。这种以族群、种族、宗教、传统等为名的政治将直接呼应“生产绝对过剩”趋势中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通过加大加剧族群、种族之间的矛盾转移阶级冲突的注意力。
全球经济危机持续到今天,各国公民已经开始失去耐心。如果说第三世界国家公民已经出现耐心全部丧失的典型现象,比如中东地区的ISIA(伊斯兰国),那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谓受过良好公民教育的自由民主公民的耐心,也将近丧失大半,从英国脱欧公投到温和法西斯主义者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可见一斑。如果这场危机继续持续下去,人们的耐心一旦全部丧失,而社会主义政治又没有适时兴起,这股耐心全部丧失的普遍性力量就会刺激各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就会被法西斯主义利用。当前兴起的文明冲突论、文明史观和传统复兴政治等,有可能直接成为法西斯主义崛起的舆论准备。
清华大学的崔之元跟西方资产阶级左翼一同在力推“基本收入制度”,想把“生产绝对过剩”变成“生产相对过剩”。这其实是把无产阶级圈养成专门消费的猪。在资本主义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这种“基本收入制度”也会成为法西斯主义动员无产阶级的利器。
现在的问题,是缺乏新历史条件下的无产阶级政治理论。在这种全新的历史条件下,背诵马恩列斯,也提供不了当前所需要的无产阶级政治理论。无产阶级的力量从来是巨大的,但如果处于自在状态,它便是一股盲目的力量,特别容易被法西斯主义利用。这次特朗普被选为美国总统,与工人阶级的盲目支持密切相关。无产阶级只有从自在状态升华为自为状态,才可能是一种自觉的力量,才不会为各种邪恶力量所利用。
当前无产阶级政治理论在全世界都是贫乏的,贫乏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左翼”成为一个乱炖的名词,资产阶级左翼和无产阶级左翼都得不到基本区分。西方资产阶级左翼理论家,比如在中国比较流行的齐泽克和大卫·哈维等,操着上个世纪陈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论调,冒充无产阶级左翼,承担着对资本主义的陈旧式批判。中国左翼理论家主要代表人物汪晖受庄子、章太炎等启发,最近提出“齐物平等论”,算是一种创见,但迄今为止它只是一种没有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点、一种没有政治学的政治观点、没有行动主体的政治观点。这样的政治观点除了乞灵于资产阶级当局,别无他法。
历史已经表明,资产阶级法西斯主义土壤一旦形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毫无抵抗力量。因此成败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能否觉醒。
或者,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