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高校党委岂能“劣币驱逐良币” 高校党委岂能“劣币驱逐良币”
高校党委岂能“劣币驱逐良币”
陈俊杰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选贤任能历来是任何单位、政党乃至国家的“存亡之本,治乱之机”。高校各级党委是政党建设的落实者、教学科研的把关者与思想工作的指导者,是高校建设的中流砥柱。闻鼙鼓而思良将,高校各级党委要敢干事、干好事,则务必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后备干部。
会说事的挤走会干事的,会钻营的挤走会钻研的?领导驭人用“忠”不用谏、重“稳”不重闯,势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而“劣币驱逐良币”,不敢“不拘一格降人才”则必有“万马齐喑究可哀”,迟早会让高校各级党委架空瘫痪。
当今中国高校任免干部岂能无视“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议题绝非杞人忧天,庸者上能者下难免导致以会代政、以政代党。由此,高校沦为不作为或胡作为的“衙门”也就不足为怪了,用行政工作的形式主义掩饰思想工作的虚无主义更是高校各级党委的最大积弊。干部任免“劣币驱逐良币”,在高校各级党委工作中有多种间接表现形式。比如,个别领导在选人范围上喜欢看“来头”、问“背景”,在自己信任的亲信与掌控的人脉中“封而建之”;在用人标准上不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而是任人唯亲、任人唯利,谁合自己的口味就重用谁,谁会“送”、会“拍”就关照谁;在用人程序上照章办事流于表面,实际上将标准变成个别领导的“私人订制”,将政策变成潜规则的“漂白剂”。长此以往,高校党员后备干部难免不信理想信犒赏、不信马列信鬼神。在“逆淘汰”的博弈规则下,“千里马”只能原地踏步,“良币”只能雪藏,真信仰者只能黯然坐等“被隐退”。
高校各级党委任免干部顺昌逆亡而“劣币驱逐良币”会严重挫伤党员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直至严重削弱单位的凝聚力与后继力。能否把对党忠诚、善谋教研、勇于担当、不拉关系而公正廉洁的党员后备干部选出来、任用好,直接关系到党委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关系到单位建设大局乃至高校发展前途。
如果“逆淘汰”现象越来越多,高校各级党委党员后备干部就会得过且过麻木不仁,甚至狐假虎威助纣为虐。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市,久而不闻其臭。无论在何种单位,用人导向都是最基本的导向,吏治腐败都是最致命的腐败。一旦“不进圈子原地稍息,进了圈子跑步前进”成了常态,党委就会有野心勃勃者削尖脑袋钻空子拉虎皮做大旗;一旦“背靠大树好乘凉,跟对人胜于跟组织”成了现实,党委就会有随波逐流者见风使舵朝秦暮楚人走茶凉;一旦“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成了惯例,党委就会有投机倒把者狗苟蝇营行贿索贿买官卖官。敢用诤臣,为善者皆谏;甘用佞臣,为恶者竞谗。上梁不正下梁歪,高校各级党委领导信仰异化言行不一,则党员后备干部难免思想混乱,各种假马克思主义甚至非马克思主义的歪理邪说就会充斥高校讲坛。
“逆淘汰”现象积重难返将诱发消极的示范效应,让多数党员后备干部或身不由己或心甘情愿明哲保身。只有打破沉寂的党员政治生态,纠治干部任免上的“圈子”积习,放心大胆地重用那些“有两把刷子”的“刺儿头”,才能让党员后备干部看到奔头充满干劲,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党员也不例外。在当今国情下,从顶层设计上发扬党内民主是推进社会民主的必要保障。思想环境正气充盈,犯颜直谏的党员后备干部势必如鱼得水;思想环境歪风盛行,巧言令色的党员后备干部势必沉滓泛起。只有公道培养党员后备干部、公开评议党员后备干部、公正任免党员后备干部、公平赏罚党员后备干部,高校各级党委才有可能营造健康的党员政治生态。
作者简介:陈俊杰,男,1973年11月生,河南信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通信地址:河南省新乡市 河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邮编:453007,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