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加速卖国:推国际板让外企圈钱是对国民的犯罪

火烧 2010-01-26 00:00:00 时代观察 1034
文章批评国际板推出让外企圈钱,损害国民利益,反对红筹股回归国际板,强调中移动等企业应属国内,反对外企上市A股,呼吁停止国际板试点。

 红筹股回归别走国际板
      
环球时报

    创业板推出后的疯狂引得上交所方面心急火燎。创业板投机炒作的脚步也成了催生上海国际板的鼓点。继11月9日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表示“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的规则正在制定中,会先设立试点进行推出”之后,11月23日上交所又推出了新一代交易系统,以方便未来国际国内各类参与者接入。因此,上交所启动新交易系统,预示国际板渐近。

    而预示国际板渐近的还有一个信息就是,11月18日,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香港出席2009移动通信亚洲大会及2009国际LTE论坛时表示,有关中移动登陆上海国际板一事正在推进,筹备工作已启动,目前正在挑选保荐人。中移动的回归进程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板推出的进程。

    这种用红筹股回归来开启国际板的做法是不厚道的,是对国内投资者感情的一种玷污。实际上,包括红筹股在内的中资公司回归A股,不应该走国际板;而国际板也不应该以推出红筹股上市之名来推出。

    把B股建成国际板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久前B股市场还为此疯狂过,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既然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明确表示“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的规则正在制定中,这就表明外企上市选择的是A股市场而不是B股市场。想想A股市场40倍、50倍的发行市盈率,外企上市不选择A股而去选择B股那也实在是够傻冒了。不过,既然国际板要落户A股市场,那就应该名符其实,那就应该让国际板成为外企上市的平台,而不应将红筹股及各类中资公司回归A股也放在这个平台上。

    把红筹公司混同外企是国人所不能接受的。象中国移动一直就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怎么就因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注册游戏,忽然就变成了外企呢?如果真是外企,对我国的通讯形成高度的垄断,那我国的安全还有保障吗?如果是外企,又何来回归A股市场一说?如果是外企,国内股市也不欢迎它来股市圈钱。所以,撇开注册游戏,至少在国人的心目中,在国内投资者的心目中,象中移动这样的红筹公司还是中国人自己的公司。也正因如此,对中移动的回归,对红筹股的回归,国内投资者并不排斥。

    红筹公司、中资公司回归A股没必要走国际板。象中国联通、中石油等众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都已经回归了A股市场。它们都没有走国际板这个渠道。而且,从目前来看,走国际板并不利于红筹公司、中资公司的回归。虽然上海方面为国际板的推出进行着积极的准备,但实际上目前国际板推出的阻力并不少。在目前A股市场及国内投资者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让外企来A股圈钱,这是对国民利益的严重损害,是对中国人民的犯罪行为。因此,推出国际板远不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虽然不排除上交所方面以试点的形式推出国际板,但试点阶段能接纳的上市公司将是非常有限的。

    红筹公司、中资公司回归A股别走国际板,这也是为了避免将红筹公司、中资公司回归A股与国际板混为一谈。对于红筹公司等中资公司的回归,投资者是能够包容的;但外企来华圈钱,不论是于国还是于民都很难通过。如果利用中移动的回归来达到推出国际板的目的,这是对国民感情的一种捉弄。

 
http://www.huanqiu.com/newspaper/default.html?type=hqsb&date=2009-12-03&block=15

 加速卖国:证监会将允许外资登陆“A股国际板”高价圈钱!

 瞭望文章

不顾A股市场实际状况,贸然启动“国际板”,只能使中国资本市场又成为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高价圈钱的“提款机” 

    近日,一些机构及外企通过各种渠道游说政策部门推动A股“国际板”(外国公司和海外红筹公司登陆A股市场融资)。1月14日结束的中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也将“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安排”作为证监会2010年工作重点。采访中,多位金融和证券界专家向《瞭望》新闻周刊表示,在目前A股市场畸高市盈率发行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准予外企国内上市,会大大影响A股市场的稳定和健康,甚至可能导致A股市场成“外资提款机”。对此,不少专家向本刊记者指出,能否启动A股“国际板”,需要多方权衡利弊。 

    高市盈率发行易致外资“圈钱”?

    不少业内人士和投资者认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未果,至今仍是行政控制市场,造成报价越高、新股发行市盈率越高,上市公司、发行人、券商和保荐机构获利便越大。去年A股市场IPO重新启动以来,108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超过50倍,年底启动的创业板甚至达到80~100多倍。而国际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不超过10倍。

    高市盈率发行,意味着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时可以获得超高溢价。假如一个公司发行股票以5倍市盈率发行可以得到100亿资金的话,那么若以50倍市盈率发行的话,这家公司就能获得1000亿资金。财经研究人士皮海洲认为,如此高市盈率的情况下,启动“国际板”,无疑会成为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来华高价圈钱的“利器”。

    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对此表示认同,“高市盈率下让海外大企业在国内上市,等于拱手让外资从百姓手中圈走大笔宝贵的资金和储蓄。”目前市场已流传“汇丰”在A股上市融资600亿元人民币的消息,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淡水河谷和通用电气等众多跨国公司也均表示要进军A股市场。

    “如果汇丰上市成功,等于募走20座南浦大桥。”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认为决策层一定要冷静研究,“为什么要让外国资本来高价圈钱?为什么我们要主动送钱给跨国公司?而且一送就是几百亿啊,是我国太富了吗?是贫困地区没有了吗?是我们中小企业不需要钱吗?”对于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券商和中介呼吁“国际板”,谢百三认为不排除有些人“只为自己多挣点中介费而完全不顾中国全局性的损失和风险吧”。 

    “国际板”会挤压中小企业融资?

    余云辉分析,要谨防A股“国际板”成为“国际提款机”,“如果像消息所称,汇丰国内上市融资600多亿人民币,所获资金足可以救活我国上万个中小企业,为千万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为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多少支持。”

    “而且汇丰一旦在A股上市,其他许多外资竞相登陆A股,向汇丰及其他外企输血的同时,等于剥夺了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机会。”余云辉强调,“我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就业机会是中小企业创造的,最具有科技创新动力的也是中小企业。”

    “中国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中国资本市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余云辉告诉本刊记者,“过去近20年,中国A股市场替上市公司融资近十万亿,其中95%给了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得到的资金不到5%。”因此,在下一步的经济结构调整中,这种融资格局的失衡局面若不改正,会直接影响中央“调结构、促内需”的战略。

    他说,“若让外资在这样泡沫发行的A股市场上市,我众多民族企业将只能眼睁睁看着股市有限的资金被外资吸走,国内企业却面临因无融资机会,而不得不被外资廉价吞并的厄运。而大批外资在中国市场因直接融资吸血而迅速膨胀,加上我国的外资超国民待遇,将非常可能对我国仅存的一些民族产业构成严重冲击。” 

    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

    余云辉说,“只要A股国际板的IPO和再融资市盈率高于国际市场,跨境上市的企业就可以高价发行A股吸纳人民币资金并兑换成外汇。同时,在境外市场以美元低价回购其发行在外的流通股。这对外资是一项利益巨大却毫无风险的金融套利。”他提醒说,为什么此问题上有众多政策游说力量,“非常值得思考。”

    有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如果开启“国际板”外资天量融资的闸门,“将彻底改变市场对今后融资规模的测算,未来的潜在融资需求将成为无底洞,供求关系因此而被彻底打乱,将极大伤害资本市场整体投资信心,市场将被这些‘巨无霸’所击垮。”

    而且,由于国际市场的上市公司估值比较低,而中国上市公司估值较高,他认为,“大批境外公司来A股上市,现有估值体系难以承接,将会对A股估值中枢造成强烈冲击,将导致A股市场大跌。这等于是花巨资买进了巨大风险。”

    “推A股‘国际板’,是给中国股市重新挂上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谢百三特别提醒,中国市盈率全世界最高,市净率也大大高于美欧,“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对美欧毫无冲击,因为美欧市场是低价的‘大海’,我们是高价的‘天池’。跨国企业A股一登陆,立刻会把中国股市估值打下去一大块。”

    “问题是,中国股市还有45%以上的大小非未流通,如果来一大批外国大公司上市,将中国股市打下去,则国家股、法人股流通和兑现都会低很多,国有资产会大量损失。”谢百三认为,“在人民币未自由兑换,国家股、法人股未全流通,新股发行市盈率没有降低下来之前,如果推A股‘国际板’,完全是拔苗助长、操之过急,是一件十分令人痛心之事。” 

    红筹股回归弊大利大?

    一些机构推动所谓A股国际板还有一个侧面,是希望让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股公司回归。但实践证明,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股回归对A股市场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例如,中石油回归A股市场,对中国投资者不仅不是“福音”,而且还造成中石油投资者高达7万亿的损失。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些大企业并不缺资金,回归A股只是获得了再一次圈钱的机会,发行量又大。回归一个红筹股公司,等于使上百个中小企业失去获得资金的机会。”而且,再增加红筹股公司回归,将会进一步加大A股市场与海外股市的连带波动性。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仍然没有散去的情况下,还进一步加大了A股市场对海外市场的依附性,外面跌中国就跟着跌。”他认为,在国际金融风暴远没有平息的情况下,这样的联动性太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非好事。 

    “国际板”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

    余云辉分析,“有的机构称,让外资在中国上市就能证明中国股市‘国际化’,中国就成了世界金融中心了。这很荒唐。”在他看来,所谓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其一,国家对国际资本有掌控的能力,拥有国际货币的发行权,该国货币必须是全世界的主要储备货币;其二,金融机构拥有全球竞争力;其三,拥有军事实力确保金融市场不受影响和操纵;其四,保证金融高效运行的法治环境;其五,国家主要产业在全球经济起主导性。

    “证监会应该注重的不只是从投资者高价融资,还应提高A股市场给投资人的回报。这是市场健康发展最基本的保证。”许多业内人士强调,下一步最重要措施是,通过进一步改革新股发行机制,使新股发行市盈率降低到与国际市场接近的水平,才能够考虑让外资进来,而目前推出“国际板”为时尚早,“与其把摊子铺太大,不如花精力把国内现有的制度和板块建设好。现在创业板、权证市场,包括主板市场都存在问题,应该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更有意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