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政府出台救市政策的真实原因

火烧 2008-11-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分析政府救市政策真实原因,指出地价、建材及人工成本下降导致开发成本降低,认为房价下跌趋势难以逆转,开发商面临竞争压力,市场前景需关注成本优势与销售策略。

个人推测---政府出台救市政策的真实原因
有人说涨,有人说跌,那我先就自己的观点定个调吧----看跌!!
说说原因,构成房价的主要成本是“地价+建筑材料+人工”。下面,来一一做个分析。
具体的请看我另一篇《关于房价,用数据做分析》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house/1/123633.shtml
一、地价,经过2006、2007年的疯狂竞拍,各个城市的地价,不断攀升,接二连三的出现新的地王。但今年呢?去年天价拍的地,不断退地,新推出的地,接二连三的留拍,再也没有所谓的地王出现了。这说明什么?只说明一个问题,开发商拿地的成本降低了。
二、建筑材料,大家都知道,建楼用到的主要材料是钢筋和水泥,那么看看现在钢筋和水泥的价格是多少呢?
螺纹钢:
2008-9-4 郑州 螺纹钢 5070 元/吨
2008-10-31 郑州 螺纹钢 3600元/吨
仅仅2个月的时间价格跌幅达到29%之巨!

水泥:
日期           开盘价 最高价 最低价 收盘价  成交量    已调整收盘价*
08年7月28日  45.00   48.30  45.00   47.30   4,416,900   47.3

08年10月31日 23.75   25.20   22.50   23.85  6,937,700   23.85
同样,3个月跌幅达到47%!!!

三、人工:应该算是相对较稳定吧,就算有变动, 也不会变化太大。
这样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开发成本的结论----开发成本降低了。

那么当自身情况好的KFS商,资金充足的KFS,或者前期已经回笼过一部分资金的KFS,再或者,以前做别的行业的,看好后市发展的别的企业家们,新拿到地,再进行建房开发销售时,那时的成本跟06年的成本和07年的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首先这些人在开发成本上就占据了一大优势,如果说今年明明卖不动,KFS还死扛不降价,也许是真的限于开发成本,大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那么明年呢?当开发成本出现优势的时候,眼下的这批KFS还拿什么和人家竞争?你买5000元/平方,才有500元的利润时,新进来的人,可能买4000元/平方,就有500元的利润了,做企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赢利,有钱赚,为什么陪着你一起硬扛?试问一下,你还能卖什么?更重要的是,06、07年的楼盘,你能扛到09年吗?

再来说一下政府救市的目的吧。
有了上边的铺垫,下边的就好讲了。
KFS商的资金来源无非由三块构成吧,“银行抵押贷款+房屋预售金+自有资金”也许有个别的KFS的资金组合不是这三种,但我想应该属于极少数。我们只分析具有普遍意义的事情。
不管KFS的资金如何运作,我相信,只有把房子卖出去了,钱才能回来,贷银行的钱才能还得上,但眼前的情况是什么呢?成交量持继低迷,这样银行的抵押贷款就还不上去,全国具体有多少抵押贷款我说不清,但我想应该至少会是以千亿、万亿元为单位吧。
好,接着思路往下想,银行的钱是从哪来的呢?就是社会上的小老百姓的存款,老百姓把钱借贷给银行,拿银行的利息,银行从社会融了资以后,再以抵押贷款的形式放贷给KFS,KFS房子卖不出去,还不上银行的贷款,按法律银行就要行使抵押权,也就是说,卖不出去的房子统统归银行了。银行拿着房子就必须要想办法变现,要不然,银行就会出现成堆的呆坏帐,老百姓取不出钱来,那银行如何变现呢?当然还是卖,但做为一个商业银行,没有销售渠道,没有销售人员,没有销售经验,没有销售资质,没有售后服务机构,叫它如何卖?
恐怕只有有委托拍卖行或委托专业的销售公司变现,这样一来,这一批高价房的风险就转移给了银行。
至于KFS,做为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公司,股东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公司至多宣布破产,公司财产用来偿还债务,至于个人资产,是涉及不到的,除非债权人能证明法人资产和股东资产混同,才可追究股东个人责任,也就是公司法上所谓的“揭开法人的面纱”。而在这过程中,最亏的则是银行。

正是因为政府看到了上边讲的这些情况,一定要赶在2年之内,把眼下这批高价房尽早的销售出去,而接手的个人买房者,做为个人承担的是无限责任,也就是说,到期停止还贷款的话,银行可以上诉至法院,冻结你个人帐号,只要发现你个人帐上有钱,随时可以划走,直至你个人死亡,就算你死了,只要有继承人继承了你的财产,那么同时也继承了你的债务,还是要还的,直到还完为止。而且,在国内债务、税款没有清结之前,你连出国都走不了的。

相比较而言,后者的风险明显低于前者,所以,在我看来,政府当然会尽所有可能的把风险转移,出台政策,促使个人尽可能的接盘。

不过,法治化的国家,奉行意思自治,你愿卖,我原买,政府总不至于动用行政手段,让群众买房吧,呵呵。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