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文革斗争情节必然损害党的形象
浏览网络微信,翻看党刊报刊,阅读人物传记,老干部与林彪、“四人帮”斗争的故事比比皆是。在故事中,老干部忧国忧民、一身正气,林彪、“四人帮”则坏事做绝、罪不容诛。这些故事虽然精彩,但经过分析,会发现许多情节违反常理、严重失实。
如许多老干部把自己与江青斗争的故事写得绘声绘色,但江青毕竟是毛主席夫人,鉴于毛主席的个人威望和政治地位,有几个老干部敢真刀真枪与江青对着干?充其量背地里搞点小动作、发发牢骚或者搞点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把戏而已!更可笑的是,有些文章居然把一些老干部在亲朋好友、秘书司机警卫面前发的牢骚、说的狠话,也煞有介事地当成与江青斗争的故事大肆宣传。
事实上,很多人不仅不会与江青斗争,还会绞尽脑汁与她套近乎、拉关系,如写信汇报工作、一起吃饭合影等。有个老干部别出心裁,开批斗会前向江青索要指示,有次因指示未到,会议竟推迟20多分钟,此举既讨好了江青,又嫁祸给江青,避免落下“迫害”人的口实,遗憾的是,“政治小白”江青对此竟毫无察觉。还有个老干部1975年向毛主席和党中央建议,让江青担任党中央副主席,被主席否决,但他后来竟也声称自己遭江青“迫害”,并与她做坚决斗争。
还有林彪,一些将帅把自己的不幸归为林彪“迫害”,并信誓旦旦表示曾与他做坚决斗争。但真实的林彪,不仅不请客、不跳舞、不宴请、不题字,少言寡语、深居简出,而且对老部下有情有义,常在困难时施以援手,同时很少公开树敌,即便打击对手,也很少自己挑头,并常常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所以,林彪的人缘应该不错,至少不像后世写的那样无恶不作、遭人忌恨,加上他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身份,没有几个人有兴趣有能力与他坚决斗争,反倒有很多将帅一直在巴结他,如将自己宣传成“林副统帅的亲密战友”,向林写“效忠信”,对林的亲信非常照顾等,还有人试图与林彪联姻。在林彪叛逃尤其是文革过后,林彪成了臭狗屎,某些人才开始虚构情节、杜撰故事,把自己塑造成“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的英雄。
“四人帮”中的王洪文,一些媒体将他塑造成不学无术的阿斗,对一些老干部与他斗争的故事津津乐道。王洪文虽然资历很浅,但能脱颖而出,必有过人之处,而且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在没有明显错误的情况下,某些人对他的指示阳奉阴违、不理不睬,对他本人不屑一顾、言辞粗鲁,不仅违反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也是修养不够的表现,既损害了王洪文的形象,也损害了个人形象,算不上正义之举。事实上,当时仅有少数人与他公开冲突,许多人即便真有不满也会隐忍不发,而且王洪文38岁就官居党中央副主席,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炙手可热,很多老干部一直在千方百计讨好他,如晚上陪他打猎,多到王办请示汇报,并常以“洪文同志指示”到处宣传,让别人觉得此人“有来头”、“有奔头”,就像当下某些官员将自己与中央领导的照片挂在办公室一样。
还有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老干部与他们斗争的故事同样精彩。尤其是康生,由于长期位居中央,掌握着一些老干部的把柄,生前与毛主席、周总理、江青等关系较好,被尊为“康老”,虽然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几乎无人敢正面对抗,去世后被描绘成“迫害狂”“阴谋家”“中国的贝利亚”,老干部与他斗争的故事被大书特书。实际上,康生虽然将一些老干部打成“反革命”,但同样解放了一批老干部,因为他是分管组织宣传工作的政治局常委,老干部的解放和后续的安排工作同样需要他的认可和努力,可惜现在很少有人提及。
总之,一些老干部(含部分文人)为博取眼球、抬高地位,虚构斗争情节,夸大惨烈程度,把党内政治生活描述得过于黑暗,把林彪、“四人帮”塑造得格调过于低下、品质过于恶劣、内心过于阴暗,却把自己塑造成忠臣良将、一代楷模,不仅严重失实,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因为林彪、“四人帮”不仅是老干部的政敌和对手,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的形象同样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2022-3-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