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邵子南与〈白毛女〉》座谈会纪要

火烧 2010-12-0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本文记录邵子南与《白毛女》座谈会,确认邵子南为第一创作人,强调集体创作与毛主席文艺路线,批判抹煞功劳行为,呼吁正名。

《邵子南与〈白毛女〉》座谈会纪要  

资文

11月28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主办,毛泽东旗帜网、乌有之乡网、中国工人网、解放区的天网、红色历程研究会协办,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戈焰同志的遗著《邵子南与〈白毛女〉》座谈会在北京东风宾馆召开了。  

出席会议的60人,有旗帜网的负责人时迈同志, 乌有之乡的郭松民同志,工人网的余锋同志,红色历程的赵典军同志。有魏巍的好友、解放军老领导王用久同志,有老顾问田间夫人、戈焰的老战友葛文同志、金兴普同志、徐飞同志、王洪标同志。有清华大学退休教授李定凯同志,老年报创始人邱锋同志。会前, 邵子南 夫人宋铮同志打来电话,说她年岁大了,来不了了,希望大会开得成功。她深情地说:邵子南还默默地睡在重庆沙坪坝公园里,他地下有知,一定会感谢同志们的。大会由副会长兼秘书长马青柯同志主持。  

大会发言的有研究会副会长、邵子南家乡人、中国作家王洪林,副会长、西安厂长李甲才,老顾问、保定作家赵宪,会员、旗帜网志愿者宋丹丽,理事、四川作家万立新,理事、河南韩运启,理事、云南潘明光。会上还宣读了名誉会长吴之、副会长孙焕臻、会员汤如彬等同志写的发言稿。  

大家以书中提供的大量事实,论证了《白毛女》第一创作人就是邵子南。有的同志还寻找资料,论证了制造邵子南冤案的就是30年代围攻鲁迅、建国后制造胡风丁玲冤案的那些人。书中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说明《白》剧是集体创作的典范,是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实践。在毛主席文艺路线下,集体创作是作家生活的常态,大家不计名利,不计版权,一个心眼为工农兵服务,表现了作家与生活、与人民、与革命打成一片的高尚情操。相比之下,现在有些人忘记革命,忘记战友,争名争利,不思进取,甚至抹煞别人的功劳,制造解放区文学的冤案,都是错误路线下值得注意的问题。  

1987年,戈焰同志就《白》剧署名问题写信给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回信说,现在不是时候。意思是说,这个案子要翻,还需时日。与会的同志说:时日已到,就是今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