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三百年来谁著史

火烧 2015-09-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三百年历史变迁,分析日本新安保法、霍布斯鲍姆四部曲及一战影响,揭示国际格局演变与苏联诞生背景,强调历史偶然性与资本利益主导。

  在9月18日这一天,在这个中国人应该铭记的日子,日本通过了《新安保法》。安倍第二次上台后,经过持续不断的动作,在全球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紧张的时刻,实现了他的目的。想用雅尔塔体系束缚住日本,颇为可笑,殊不知该体系早已随着苏联解体名存实亡了。北约东扩、欧盟扩张早已是事实,我们还在做南柯一梦,不可笑吗?还是何新实在,在他的博客中贴出了《锡安长老会纪要》,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我认同其中的逻辑。

  霍布斯鲍姆的代表作是他的四部曲《革命的年代:1789-1848》、《资本的年代:1848-1875》、《帝国的年代:1875-1914》、《极端的年代:1914-1991》。他用大写意的方式为大历史做注脚。在我看来,从革命时代到帝国时代,欧洲国家完成了现代化转型,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国家。而一战则是让还保留封建残余的国家进一步纯粹化。从宏观的角度看,一战的结局是摧毁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柱国家德国和奥匈帝国,让罗曼诺夫王朝走入了历史,也毕其功于一役的肢解了奥斯曼帝国。从此欧洲再无帝国。

  我认为1890年俾斯麦离职是一战的最初源头,这标志着从1875年慕尼黑会议以来俾斯麦苦心经营的大陆政策的解体,也导致了英法俄和解的实现,德国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并且欧洲国家开始从全世界收缩力量,以应付欧洲大战,而日本就成为被选中的国家,替欧洲国家看家护院。中日甲午战争就成为日本的投名状,这场战争彻底的将中国打入深渊。重新审视这场战争,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是全方位的落败。日本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进行了战争准备,而中国在这几方面反应迟钝。经过了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中国在组织力上并没有得到加强,各自为战,失败也就在所难免。随后影响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就是日俄战争。从综合实力上来说,俄国优于日本。但俄国在欧洲面临麻烦,所以没有尽全力与日本在远东周旋,日本获得了它的生存空间。

  德国缺乏战略家,如果德国和俄国结盟,欧亚的形势将发生剧变。德国负责欧洲战场,俄国负责亚洲战场。这将彻底打垮英法日,形成与美国在太平洋、大西洋对峙的另类冷战。是资本,是利益主导了世界格局。最终促成威廉二世世界战略的形成。一战本身就是一场闹剧,不知道为什么开始,也不知道为何结束。难道真的是领导人意气用事吗?我是相信这背后的看不见的手的。

  我也相信苏联的诞生是国际资本有意放纵使然。如果真的要毁灭苏俄的话,凭借当时英美的力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现在人们总是为列宁签订的《布列斯特合约》做辩护,我是很不赞同的。如果这都能原谅,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指责慈禧、李鸿章、汪精卫呢?历史总是有偶然的,这在于列宁的被刺杀,苏联由此走上了另外的一条道路上去,也就是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这让苏联的实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这也是历史的玩笑,打乱了幕后人的布局。而这也成为美国为德国松绑,扶植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而希特勒的道路,从经济层面上说,他和斯大林模式颇为相似,这也实现了德国快速的复兴。

  我同样认为,希特勒也是历史的馈赠。欧美列强是相信希特勒要首先解决苏联的承诺的,因而才有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张伯伦的决定是不符合英国的外交传统的,如果没有私下交易,我不认为他会就范。而希特勒一步步的挣脱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紧箍咒有着太多的偶然,如果没有背后的手,我觉得很难达成。曾经有历史学家评价希特勒,如果他在成功占领法国后罢手,那么他将成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但希特勒根本没有这个机会。我相信赫斯叛逃英国真的是执行了元首的指令,我大胆假设或许是要求英国共同进攻苏联。但英国拒绝了,要德国单独出兵,英国保持中立。当希特勒在俄国失败,想要媾和,但英美彻底抛弃了他,所以才有了希特勒不顾一切屠杀犹太人的举动。

  同样,日本是这场戏的配角。从《苦难辉煌》中,我们大体了解在发动侵华战争这场剧目中来自欧洲的“三羽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他们应该知道欧洲的政治经济格局将要如何变化的,所以才要不顾一切的转变对中国的侵略政策——从温和推进到激进突破。蒋介石依然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没有做出适时的变化,固执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令人感叹。还是他的德国顾问了解整个脉络,为中国设计了大的战略布局,才让情况没有那么的糟。日本的天皇也是权谋的高手,利用局势的变化,很好的削弱了日本少壮派军人势力,让统制派和皇道派自相残杀,元气大伤。天皇或许无意战争,但确实对战争的扩大起了恶劣的作用,但天皇通过战争增强了自身的权威。而山口组、黑龙会这样的组织或许就是天皇的遗产吧,日本还将有一场争斗。

  出乎看不见的手意料的还有一场战争,那就是中国内战。最开始就连乐观的毛泽东也认为解放战争至少要打5年。现在我们马后炮的回顾往昔,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不是美国不干涉,而是战争进程太快了,他们来不及插手。如果3年还没有结束,在两败俱伤的时候,美国人施以援手,就能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而朝鲜战争就是美国失算的补救措施。占领整个朝鲜,美国就能以小博大,扼住中国和苏联的咽喉,那么世界局势就将发生巨变。但令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是,这场战争没有成为速决战,反而达成了胶着战,即使这样,美国也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朝鲜战争,才是我心目中冷战的真正起点。在地缘政治上,形成了以后的战略格局,最终演变为70年代政治上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

  而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转变的划时代事件就是毛泽东逝世。我同样怀疑当年的9.13有着国际因素,这让中国政策的延续受到了致命打击。最终中国转变方向,实行韬光养晦政策。这其实不是上策,没有让中国在大变革时代抓住先机。但在中国国内实行改革的当口,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从此国际上三足鼎立的政治形势被破解,美国可以集中全力对付苏联。在美国发全力出拳时,苏联也就不堪一击了。

  后冷战时代,整个国际社会变成了一个破碎的时代,这个时代会很漫长,只等待整合的时机。而中国能够顺势崛起,也在于中国保持了长久的和平。但我们确实应该居安思危,在美国在中东、中亚、北非布局完毕后,或许中美的对决就要开始。而充当马前卒的就是日本。

  王阳明先生强调主体性、适应性、先进性的作用,而日本丧失了主体性,它们担当的角色就只能是走狗。日本也别无选择,它们必须抓住一切机会,转嫁危机,使得自己能活下去。20世纪是欧洲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亚洲世纪。能否让这个世纪充满光明,中国责任重大,同时也责无旁贷。生存还是死亡?是个问题。我们需要抓住看不见的手,让世界重见光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