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
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成时
陈正用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今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历经八年岁月,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实践经验与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生态文明建设走过了最初艰难而漫长的实践与探索时期,终于迎来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上的重大理论性突破。然而,有了顶层设计上的突破,并不意味着我国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将一帆风顺,更不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趋于完美,没有了发展空间与发展方向。透过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实践与理论探索,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首次将“生态发展”与“文明建设”这两个看似无关却饱含人类发展需要与实践智慧的理念糅合起来,在继承中华“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正基于此,中国生态治理问题已经在根本理念上突破了生态治理本身,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着眼于一种治理生态与和谐发展的文明建设理念,憧憬于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与人民生活环境的根本改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五位一体”中其他建设的支持,其他建设也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为之发展奠定良好的资源、环境等基础。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环节。综上,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种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是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我们不能将其看作简单的生态治理与改善的政策,而是一种需要长期努力去完善的发展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的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社会发展的始终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就社会文明的探索与发展做出了经典且正确的论述,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者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出来的,这些理念、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但是并不意味着其已经完美,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念、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发展。在此领域内所做出的顶层设计虽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我们的实践与其之间的差距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不能躺在现有的实践发展成绩中,故步自封,停止实践,我们继续加强实践,缩小与顶层设计的差距,让人民真正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果。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的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都不能停滞,更不能终结。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过程却是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建设之一,对我国今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这些目标也正是我们改革的目的,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而作为改革一部分的生态文明建设亦不可能有完成时。
同时,面对改革,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既要求本时代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我们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着想。我们今天做出的顶层设计即便可以反映相当长时间内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但是在具体措施上还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发展、更新。例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的建立,这一制度的建立是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的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制度必须不断完善,有了顶层设计,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与方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一劳永逸。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其建设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
就某一地区而言,生态文明建设就已经是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静态上,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进当地的生态协调稳步发展。但是,从动态上,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适时调整我们的对当地生态文明发展的具体方案。从这一动态平衡上看,我们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可能进入所谓的完成时,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动态调整的进行时。
就全国而言,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且自然环境差异大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导致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度大,需要系统性的方案加以解决。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有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思想准备。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饱含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永恒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有着终极目标的阶段性发展战略,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我们既希望我们的生活、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也希望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好,从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升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身心的双重愉悦。这需要我们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协作、共同努力。而且每代人都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善我们的生活、发展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人类永恒追求的生活、发展目标不可能达到所谓的完成,而是趋于完美。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