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经济视点

誓死捍卫人民币,坚决去除过高杠杆 誓死捍卫人民币,坚决去除过高杠杆

火烧 2018-06-28 00:00:00 经济视点 1025
文章强调捍卫人民币需去除过高杠杆,批评黄奇帆主张过度紧缩,指出其缺乏科学依据。文章分析人民币信用危机及去杠杆必要性,呼吁合理调整杠杆率,推动经济转型。

  

誓死捍卫人民币,坚决去除过高杠杆

 

  ——兼与黄奇帆同志商榷

  (刘明国)

  十九大以来,在中央的统一布局下,全面展开了去过高金融杠杆的序幕。随着“潮水”的逐渐退去,一批在“裸泳”的企业终于浮出了水面,股市汇市都因此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中国经济要再一次腾飞,中国制造要成功转变成中国创造,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大浪淘沙、主动瘦身的过程。更何况,美帝国主义对中国发起了全面的遏制性进攻,其核心是捍卫美元霸权,打击人民币的国际化。因此,誓死捍卫人民币,就是中国当前的大局!

  而要成功捍卫人民币,就必须要坚决去除过高杠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该开以来,尤其是从1995年中国经济由短缺型向结构性相对过剩型转变以来,受到凯恩斯主义的误导,多年一直是采取大规模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归根结底都是大幅度加高金融杠杆——商业银行疯狂地进行货币创造——结果是,大量的贷款是次级甚至是垃圾级别的(必须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基础货币M1规模并不过大,相反,还偏小了),以至于我国出现了M2泡沫——2017年底M2/GDP继续升高到2.12。再配合以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人民币面临信用危机。之所以有不少资金要逃离中国,压根就不是因为什么美元加息,而是因为人民币信用危机。所以,要捍卫人民币,不管是从哪个角度讲,最终都要去过高杠杆。川普为什么不惜得罪盟友,也要再工业化,其主要用意之一,仍然是要捍卫美元的信用。  

一、诸如黄奇帆等人,却与中央唱反调——什么“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造成严重经济萧条”(下文简称“黄文”)

  第一,黄文对“过度紧缩去杠杆”含糊其辞。当然,如果确实是“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那毫无疑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过度”了嘛。可是,什么是“过度紧缩去杠杆”呢?按照黄奇帆的说法,我国的宏观经济杠杆率(即政府、企业和个人负债占GDP的比重)应该从现在的250%降到200%,其中的要害是将企业160%的负债率降三五十个点到100%-120%。可是这个指标是怎么来的呢,有何科学依据?黄文中并没有明说。相反,黄在文中还提及了“美国也是250%,日本有350%,英国也比较高,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中财政比较差的国家也异常的高”。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杠杆率高,根本不能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多少才算是“不过度”的依据或标准。就算是以他国为参考,那美日也很高啊,凭什么说我们就应该要比他们低呢?

  第二,黄文暗示去杠杆是“突出国有企业这一块”,其目的是什么?中央可是明确要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中,有没有过高杠杆的呢?如果有,那是必须坚决进行去过高杠杆。但是,正如黄奇帆所言,那也是不能一刀切的;完全可以通过其他国企来整合经营不善的国企,通过化债等方式去国企的过高杠杆;对于那些处于研发前期、需要大量资金的国企,还应考虑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其度过难关。至于有些属于管理层无能或贪腐导致经营不善,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第三,黄文的“平稳调控M2增长率”,也是似是而非的。黄奇帆认为,“每年M2增长率应该约等于当年GDP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如果GDP是6.5%,通货膨胀率2.5%,加在一起是9%,再加一个平减系数。在通胀时期平减系数逆周期调控减1个点,通缩时期加1个点。总之,这一方面要平稳,既不能像前几年15%、16%的增长率,也不能为去杠杆骤然把增长率降到5%、6%”。如果按照黄奇帆的这一建议,那么他在文中所批评的M2/GDP“是非常非常地高”又该如何化解呢?黄奇帆实际上在文中暗示继续保持一定的(如2.5%甚至更高)物价上涨率。这能有助于捍卫人民币的信用?  

二、考虑中国经济治理的问题,不能离开现实的国际国内背景

  不考虑现实国际国内背景,不具体到企业、行业,探讨什么总量上的M2增长率、宏观经济杠杆率,都是在自欺欺人,这是缺乏真正的宏观思维的“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一贯的做派。

  第一,现实国际背景。就现实国际背景而言,捍卫人民币、坚决抗住美国对人民币的攻击是大局。

  第二,现实国内背景。就现实国内背景而言,经济处于“新常态”是大局,一方面要刺破房地产泡沫,让人民币保值升值,才能重铸人民币在民众心中的信任;具体到行业而言,诸如房地产业、过剩产能行业,就应该大力去杠杆,对于芯片等高端制造业,就应该大力支持;尤其是,应该取消鼓励寅吃卯粮的按揭贷款购房。取消按揭贷款购房,一方面可以降低家庭负债率、进而降低宏观经济杠杆率,另一方面,还是刺破房地产泡沫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借钱给家庭让他们去购买超过其承当能力的房子以维护房价,另一方面要遏制房地产泡沫,那怎么可能呢?放着刺破房地产泡沫的正解不用,却在那里煞有介事地行房政。吃瓜的群众,也只能呵呵了!

  第三,货币政策有待改进。

  从2017年12月至今我国的货币发行情况来看,我国的金融系统,一方面在“捉鬼”,另一方面在“放鬼”,这背后去杠杆的针对主体是什么不得而知。截止2018年5月,我国M2增至174.3万亿元、比2017年底增加了5.3万亿元,可2017年全年我国M2才增加了10.6万亿元;与M2快速增加的同时,M1却减少了到了52.6万亿元、比2017年底减少了17.5万亿元;而且,M0也跟着减少了871亿元。如果说,由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导致现金减少,是正常现象的话,那么M1大幅度减少就有大问题。这是要搞死中国商业银行的节奏。

  今年,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大额存单利息以拉存款,有的上浮了百分之四十,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资金短缺。试想,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银行拉高存款利息,那不是作死又是什么呢?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上升的条件下,除了提高贷款利率外就是发放大量的次级甚至垃圾贷款了。这样以来,商业银行不进一步恶化其资产负债表、不终至破产就怪了。联想到我国有人在极力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国金融资本)开放,这让人背脊感到阵阵发凉。这是要步入拉美陷阱?还要一厢情愿想剪国际金融资本的羊毛?

  如果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商业银行破产,那么捍卫人民币就是一帘幽梦,就正中了美帝国主义者的下怀。中央人民银行倒还不算是完全糊涂,搞了一个定向降准,但是这能增加M1吗、能够降低利息吗?美国在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的处理措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向商业银行投放资金,直接增加M1,确保商业银行资金周转,同时降低利息——减轻包括银行在内的企业经营负担(这仿佛让人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普惠性金融)。

  在中国的商业银行信贷类别里,似乎没有消费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的区别,只认利息。这样的信贷规则,毫无疑问是不把货币资本当资源用。中国大规模的泡沫M2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截止2018年5月,我国的M2/M1居然由2017年底的3.10增加到了3.31,还说是去杠杆!真的吗?这不,一有人叫喊,银行就降准了,这是要继续做大泡沫M2吗?过高的M2/GDP如何才能降下来?人民币的信用还要不要捍卫?

  我相信中央不会轻易动摇捍卫人民币的决心的,不会被谎言谬论所误导的。捍卫人民币,必须去除那些次级乃至垃圾的借贷债务,必须禁止一切不符合信贷原则的违规信贷行为,必须强调信贷的审慎原则和普惠性原则,是该废除按揭贷款购房、禁止炒房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