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奸
文章探讨汉奸现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引用李零教授观点及郁达夫文集,分析不同地区文化环境下汉奸表现差异,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关于汉奸。二十年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李零教授写有一篇文章《汉奸发生学》,表达的意思就是最后一句:正像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其实“汉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十年后,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还可以用得上李零教授的这句话。只是这个“时势”,在大陆、在港台,有不同的路径,造“汉奸”的文化环境也就有了不同,“他们”的表现形式自然就有了差异,我们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他们”那些人究竟是大陆产的,还是台湾产的、香港产的。
读抗战结束之际牺牲在南洋的郁达夫先生的文集,读到了下面这段:
1940年4月,“转转如蓬”已经到了新加坡的郁达夫先生,因重庆友人问候的“合成信”,写了一篇文章《“文人”》:“从这一张同人写合成的信中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张资平在上海被敌人收买的事情,确是事实了。本来,我们是最不愿意听到认识的旧日友人,有这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的;譬如周作人的附逆,我们在初期,也每以为是不确,是敌人故意放造的谣言,但日久见人心,终于到了现在,也被证实是事实了。文化界而出这一种人,实在是中国人千古洗不掉的羞耻事。以春秋的笔法来下评语,他们该比被收买的土匪和政客,都应罪加一等。”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