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货币发行吵啥?先发行200元面值就行!
文章探讨是否发行200元面值货币,认为其可减少流通成本,避免通货膨胀,并提出200元为折中方案。同时指出货币总量增长导致家庭积累压力,呼吁关注货币发行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新货币发行吵啥?先发行200元面值就行!
近来为是不是发行500元面值的人民币,网上争论很热。呼吁发行的货币面值大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世界各国大面值货币多去了,这是其一;其二,大面额钞票将减少运输成本、流通成本,更便于携带;其三,货币总量不变,使用大面值货币并不导致通货膨胀。反对方意见一是不方便找零;二是百姓面对假钞压力增加;三是通货膨胀的恐惧感增加有悖和谐。
俺觉得国人都很精明的,咋就一下变蠢了?国人是最讲究“中庸之道”的。恁看,这货币原本同级三个层面 1、2、5,一分两分五分,一毛两毛五毛,一块两块五块,十元廿元五十元……
既然,两方面意见相左,再说了折中一下还有余地,在壹佰与伍佰之间折中,当然不是“二百五”,那是损人用语,网上可以见到此类货币,为何不采用200元面值的货币呢?一倍与五倍心理压力差别可大了。单发500元比200元、500元、1000元套发的效果都差,多不自然呢?!
俺说的先发面值200元的是对利弊的试探性工作,社会反响相对平和一些。因为这不是货币本质,仅仅是形色。而本质是基本收入多少?基本开支多少?积累能有多少?是入不敷出?还是有盈余?多数家庭应该是有盈余的,也形成积累,可以办家庭大事用的。
也就说,积累对百姓来说同样是件大事,否则计划内办大事都要落空。以上海房子为例:原本万把元就能办;当他成为万元户时,房子已经几十万;再积累吧?当接近这个数的时,原来的房子总价在后面加了零,望洋兴叹。在效益优先与扶优政策下,百姓总踩不到鼓点上。想办的事没办成也就算了,问题是这钱咋就不值钱了呢?
注意到支持发行500元面值中第三点“货币总量不变”,那不太幼稚了?!根据数据,30多年前与现在货币总量(M1)已经是相差1000多倍了,近十年放大速度最快。百姓不但踩不到鼓点上,还把辛辛苦苦的积累给稀释了。所谓的“人口红利”时期也架不住货币发行量壮大。说白了,就是恁发行500元能顶30年前多少元呢?这才是本质问题!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