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屠呦呦获奖,谁睡不着觉?

火烧 2015-10-0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引发广泛讨论,网友热议其背景与教育体制、科研制度的关系,强调本土人才的重要性及对现有体系的反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了!

  这是一枚重磅炸弹,无异于核武器的爆炸。有人睡不着觉了。

  每年这个时候,国人就兴奋,看人家得奖,就自我糟蹋一番。什么人种不行了,体制不好了,该做几百年殖民地了。等等,等等。

  和平奖文学奖不消说了,自然科学奖分量更重。海外华人得奖也是不能算数的,什么杨振宁李政道的,不是因为当初离开了中国去了美国才能得奖?同时的邓稼先不就因为回来被废掉了吗?两弹元勋是什么东西?

  谁要是预言中国本土自然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也是不行的。杨振宁分别于2000年和2010年预言中国20年内、10年内本土的科学家将会获奖。可话一出口,就遭到一片冷嘲热讽,连同他的私生活。

  转眼就到了2015年的金秋十月,就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获奖名单的前一小时,4点37分,王旭明还在问:“这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评不上,可得说说。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一批所谓一流大学要说清楚:为什么总评不上?!”——你就不能再等60分钟吗?打脸啪啪的,也就分分钟的事。疼不?

  赵晓则翻出了两年前的微博,转郑耶夫的。【北大教授:在中国读完中小学便与诺贝尔奖无缘】北大教授郑也夫称,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没有一个在大陆受过中小学教育。在中国受过12年中小学教育的人,即使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也不会获诺贝尔奖,因为12年的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一个考试机器。转。——这些人啊,猴急。打脸真不嫌疼?

  今夜无眠。有人欢喜有人愁,公知反正睡不着了,在纳闷:怕不是评委会弄错了吧?我这么真心爱着你,为何你总打我的脸?

  于是便挖空心思找原因,还真找到了。屠呦呦是“三无”科学家啊,无博士学位、没出过国留过洋、居然还不是院士。后又加一条,没有什么SCI论文,四无。既然不是斯德哥尔摩的错,这不是中国教育体制问题吗?——终于与体制挂上钩了。累不累?

  许定波说:“有一位中国本土老大姐刚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她是北大本科毕业,没研究生学位,也没发多少文章,是一位可能现在申请进北大当教师都进不了的人。为屠哟哟大姐高兴,为中国高兴,为诺贝尔奖高兴。中国大学得反思现在的研究导向。”

  郎咸平说:“屠老师获得诺奖,举国欢庆,宁波说她是宁波人,北大说她是被北大人,中医说是中医的胜利,也有人说她是‘三不是’。获得诺奖,当然值得欢庆。但透过这个现场,我们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制度、科研制度、院士制度了。”

  似乎都有点道理,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关键在于你的出发点。连五毛曹林都看不下去了,说:“能获得世界性的诺奖,却当不了中国院士,似乎就证明了中国院士制度弊端——这种逻辑不对。”

  茅于轼80多岁了,也不甘寂寞,说:“中国人口占全世界19%,但是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连1%都不到。难道是偶然的吗?据说犹太人只占全球人口的千分之二,但是得诺贝尔奖的占20%。也不是偶然的。”

  马上遭到成都双石的反问:诺奖获得者的国籍分布如何?犹太国以色列有多少获奖者?据说诺贝尔奖犹太血统的得主,都是以非犹太国家的国籍的身份去领的奖,请问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并给出了一组数据,诺奖前十名的国家为:美国334.5人(其中3人双重籍贯)、英国105.5人(其中一人双重籍贯)、德国82人、法国57人、瑞典31人、瑞士20人、俄罗斯/苏联20人、日本18人、荷兰14人、意大利13人。以色列犹太人得主有10人(其中两人为以美双重籍贯)——有人称是12人,犹太裔外籍得主有28人。

  新左派干将李北方也学着公知腔,帮着他们找原因,也找到一条: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949年都成年了,如果她不是在民国时期接受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或者说她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就被应试教育给搞垮了,还能有创造性吗?至今还没有在1949以后的中国完整接受教育的人得过诺贝尔奖,这很说明问题。

  睡不着觉的原因有多种,或高兴或激动或愤恨,你是哪一种呢?屠呦呦获了奖,公知黑了一通体制,与国人的高兴不同。这不算完,有关中医的。黑完体制,接着黑中医。

  其实早在四年前,她就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此奖的科学家。那时就引发了是中医还是西医的争论,方舟子是一贯不遗余力地黑中医,写了《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一文。这次他仍是坚决否认屠呦呦获奖与中医有关,似乎有了强大的后盾,在诺贝尔奖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屠呦呦获奖是否实际上是在奖励中药,诺奖委员会的回答是绝对不是,是奖励她在中药“启发”下寻找药物的医学研究。于是方舟子很兴奋:“诺奖委员会已经说了,奖的不是中医药,奖的是对一种药的医学研究。那种药青蒿素是化学药,也就是所谓的西药,研究方法也是现代医学方法,关中医什么事?”——不是中医就不是中医,是也不是;不关中医什么事就是不关,关也不关。

  关键的还有呢,屠呦呦的这个获诺奖的成果竟然诞生在文革时代!不是十年浩劫吗?不是科技荒漠吗?不是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吗?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个东东?

  这不单纯只是科学家和实验室的故事,更有复杂的政治背景。当时正值美国入侵越南,疟疾流行,北越向中国提出了治疗疟疾药物的研究请求,于是就有了“523任务”。屠呦呦说:“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在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常用的奎宁类抗疟药产生了耐药性,影响很严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自指示下,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结构、克服抗药性的新型抗疟药物。”——如果换到现在,利字当头,一切还有可能吗?

  《纽约时报》2012年就有报道,标题是《毛泽东、越战和青蒿素的发现》。 该文披露了青蒿素发现内幕,称毛泽东对此也有贡献,多亏了毛泽东。1972年屠呦呦以研究小组代表的身份报告了青蒿中性提取物的实验结果,题目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屠呦呦是冷静地,她一直尊称“毛主席”,可丧心病狂的央视重播时竟把屠呦呦怀念毛主席的话给删掉了。——怕毛主席怕得要死。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在一张白纸上画圆,有了两弹一星,有了各种研发项目。不过,科学的春天一来临,各种项目纷纷下马,“运十”即是其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到后来,核心技术也没了,都被外国人掌控在手里。青蒿素也只是那时代全民医疗模式下的成就之一。1958年,毛主席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创作了两首《送瘟神》。现在屠呦呦获奖了,就让公知睡不着觉梦呓去吧,我们也要送公知:借问公知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