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本禹“囹圄忠诚”将会成为一个典故 戚本禹“囹圄忠诚”将会成为一个典故
戚本禹“囹圄忠诚”将会成为一个典故
陈朝文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一、戚本禹跌宕起伏的人生
山东威海人,1931年生,1942年随父到上海读书;在校期间,接受进步思想,投身地下学生运动,十七岁加入共产党组织。上海解放后,他被选送至北京中央团校的前身--劳动大学学习,中专学历;1950年5月4日,分配到中南海工作;50年代,中央政治秘书室见习秘书,毛泽东图书管理员,毛泽东秘书助理,中办信访办公室科长;60年代,政治研究员,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红旗》杂志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办公厅代主任,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成员之一,《五一六通知》起草人之一。
1958年3月,戚本禹、林克等八个年轻干部向上反映秘书室存在的一些问题,领导不满,批判他们“反党”。毛泽东得知此事,用唐朝“八司马事件”的故事解救了他们。
1962年,他因为给领导提意见,又被挨整。毛泽东知道后,责令调查,经查,他确实是冤枉的,平了反。这件事,使他得到了敢于向毛泽东直言的名声
1968年1月14日,因犯了急于彻底解决走资派问题的冒进左的错误,干扰了整个运动的部署,毛泽东批示为“坏人”和“小爬虫”,被“请假检讨”,直接送到秦城监狱。
1980年7月14日,被邓小平逮捕,1983年11月2日,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和聚众打砸抢罪,依法判处戚本禹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1986年出狱后在上海图书馆收藏部当图书管理员,至退休;给他的是上海市最低退休工资(官方核定他是只有一年多工龄的退休人员),2016年4月20日,胃癌逝世于上海,享年85岁。他是国内、国际都认可的有巨大成就的理论家,却受到官学两界的长期封杀:他走出监狱之后三十多年,大陆正式媒体没有发表过戚本禹署名的只言片字。离开人世了,也不准人们称呼他为同志,只能称先生。
他在完成秘书大量具体性事务工作的同时,酷爱读书,勤于笔耕,没有学术头衔,但却成了社会主义事业、历史学等领域的理论大家。囹圄成全了他,一生著作颇丰:
《先秦人物》、《两汉人物》、《三国人物》、《两晋-明清人物》(以上均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孙承忠》(中华书局出版)、《评李秀成自述》(三联书店出版)、《周易十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大人物的变态心理》(合著,时代出版社出版)、《孙子兵法大辞典》(合编,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中华易学大辞典》(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墨子十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孙子兵法十讲》(合著,安徽文学出版社)、《孔子十讲》(合著,时代出版社出版)、《论语今译》(合著,时代出版社出版)、《十家论佛》(合编,上海出版社出版)、《今古奇观续编》(江西百花出版社出版),等等。
二、社会主义事业才华横溢的大秀才
有历史学家评论他的文章:“气势磅礴,先声夺人,文字华美,酣畅淋漓”!
1961年,他年仅30岁,到长辛店机车车辆厂搞调查,写了一篇关于调查研究成灾的信,其中说到“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镀一层好看的金颜色”。得到文武双全的领袖毛主席的赏识,在信上写了批语,转发全党。批语中间首先夸奖“戚本禹是一个好同志”,然后强硬地批示说“如果还是如同下去长辛店铁道机车车辆制造工厂做调查的那些人们,实行官僚主义的老爷式的使人厌恶得透顶的那种调查法,党委有权教育他们。死官僚不听话的,党委有权把他们轰走。同时,请将这个文件,作为训练调查组的教材之一。”
1963年,32岁的他,写出《评李秀成自述》。批驳历史权威罗尔纲等人无视《李秀成自述》中间的史实,捏造所谓的“伪降说”,据以不恰当地拔高其被俘后的表现。
毛主席批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忠王不终,不足为训。”
接着又写了《怎样对待李秀成的投降变节行为?》,批判阳翰笙的话剧《李秀成之死》和欧阳予倩的话剧《忠王李秀成》的文章。批判革命队伍中的投降变节行为。
1965年12月,发表了《为革命而研究历史》,批判社会主义事业历史研究中妄图用“历史主义”来补阶级观点之“偏”、救阶级观点之“弊”的错误观点;论证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被称为文革“史学”的理论代表作,这篇文章与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对发动文革起到了南北呼应的作用。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谈话说:“戚本禹的文章很好,我看了3遍,缺点是没有点名。”
1967年3月,写成《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 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
毛泽东修过后,写了四条批语,赞其写得很好。
论级别,他只是行政16级的准芝麻官,论学历中专,论年龄,30几岁的小伙子;他完全凭渊博的知识、能力,而入选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成员之一。
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斗争,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读到历史学界的论文时,感到极度震惊:学界很多人已经相当猖狂和露骨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了,公开地菲薄和以轻薄的口吻谈论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了。
他评论说,邓小平这些人老是不重视群众,不知道什么是政治战线,动不动对群众镇压,这跟蒋介石一个路子,除了思想立场方面的原因之外,眼光过于低下和狭隘,所以看不到群众的力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预言“囹圄忠诚”可能将成为一个新成语的理由
1、才华横溢的历史才子
不管是什么派,只要实事求是,都会折服,戚本禹是才华横溢的大家。30多岁,就写出了震动社会、震动社会主义事业、震动学术权威的历史经典文章。一个中专生,一生撰写、出版了几十部著作,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页。
2、誓死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
学生时代,他就励志为社会进步事业奋斗一生,贡献一切,在校期间,积极投身地下学运,十七岁就加入共产党。为了革命队伍,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敢于直言,敢于批评,两次遭打击,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社会主义事业斗争中的实际问题,酷爱读书,勤于笔耕,成为公认的社会主义事业理论大家,站在理论斗争的前沿,写出了一篇又一篇能左右革命运动发展的磅礴文章,成为党的大秀才。
人生37到55岁,有知识,有能力,是大展宏图做出成就的精华年龄段。但他却被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把手邓小平、自己的恩师毛泽东禁固在铁窗里。一个励志为这一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突然遭到泰山压顶的打击,谁受得了?一般人早就被压趴下精神破裂,或者只有愤懑、怒吼、谩骂、报复。但他却不计个人恩怨,站在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坦然面对:“自己即使没有1968,也会有1976,厄运终究难逃,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像太阳天天要从东方出来一样。“我们这个空前巨大的民族群,也只有通过苦难的历程,才能臻于成熟,历史只能对此发一声深深的叹息!” “我是怀着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理想国的热忱,主动、积极、自觉而且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毛泽东领导的文化大革命中去的,谈不上什么‘替罪羊’”。他是站在泰山上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几亿人的队伍,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看法、主张,队伍管理很复杂;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大变革,大斗争,文化、意识、观念、习惯等的大变革,大斗争,相当复杂,时间相当长;革命的策略相当重要。所以,一个革命者,难免有错误,难免遭打击,被冤枉。只有忠诚的社会主义革命者才能坦然面对。他身陷囹圄18年,被歧视48年一直到离开人世,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不改,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句伤害、否定社会主义事业的话。忠诚到自己完结。
3、誓死忠诚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自己有冒进的错误,恩师罚我关我,任了。他清醒地知道,就是恩师不囚禁我,邓小平也要关我,逃脱不了的牢狱之灾,只有任。他在48年的苦难中,没有一句怨恨毛泽东的话,没有一句对毛主席不敬的话。相反,出狱后,面对社会气势汹汹的攻击、造谣、污蔑毛泽东的历史虚无主义,勇敢地站出来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摆事实,驳斥反毛污毛者。
对李志绥出卖良心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他痛斥这是谎言,是捏造。
他说,自己的学术成就、是自命为“毛主席的书童”偷师学艺来的。自己相当于毛教员的“私淑弟子”。他说,自己读了毛主席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三日)的文章,就极度服膺于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天下胸怀!——能够见微知著,洞烛未来,超越自身的小环境和眼前的不利形势,放眼大的格局,从小事情中间看到问题的本质,并准确预言历史大势。
戚本禹对很多人避之惟恐不及的江青给了很多好评,如说毛、江的关系一直很好,感情甚笃,直到晚年,尚为如此,说毛泽东对江青没有感情,那是骗人的话。
4、誓死忠诚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
戚本禹身陷囹圄时,如果他和中央文革小组另两位成员王力、关锋一样,识时务为俊杰,完全否定文革,完全否定自己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就有可能免于起诉,判刑,和他们两位一起早就出来了。因为“揪军内一小撮”,武汉“七二零事件”,冲击外交部,夺了外交部党委的权,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等严重事件,主要责任并不在他,而在王、关身上。1967年8月26日,王力、关锋就被“请假检讨”了。
但他忠诚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只检讨自己的过激错误,就是不否定文革,批判文革,这就成了邓小平等人说的文革坏分子,“文革余孽”,恨之入骨,遭严惩,一天减刑都不给,没有多给一天的政治权利,坐了18年的牢,一天都没有少。
出狱后,还是站在社会主义的高度对文革作了精湛的评判,说出了人们不知的真相。
例如“5、16通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这个通知,是1966年5月的北京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做出的决定,会议主持人是刘少奇,举手表决通过的进程是,刘少奇先请出席会议的政治局成员举手表决,未有反对意见。其后,刘少奇再向坐在后排的列席人员说,你们也表表态,这样,列席者也纷纷举手,算是出席、列席会议的人都“一致通过”,但后者应不计入票数。历史事实证明,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是党中央的集体决定,并不是毛泽东独裁搞起来的。全盘否定文化革命是很荒谬的。
5、实现了没有剥削、阶级的社会“囹圄忠诚”就会是一个新成语
几百年后,建成了没有也不会再出现剥削、阶级,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国家、政党开始自行消亡的社会,人们回顾这几百年你死我活的、惊心动魄的、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史,就会被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事件所震撼、所吸引,戚本禹的“囹圄忠诚”就会被认定为一个新成语。
他离开人世前几天才完成的《戚本禹回忆录》上下册,就是这个典故的内容。
2016/5/17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