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一张图就能说清爽的事儿吵吵个啥耶?

火烧 2018-04-23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通过一张图解析中条山战役中国共配合的争议,回顾历史背景与各方观点,揭示国共合作与军事策略的复杂性。

  前俩年儿,双爷我自认的师尊奎爷(杨奎松)有长文论及中条山之役时国共配合作战的那档事儿,惹来了各方专家学者乃至网络上国共两路粉丝一团混战,口水四溅,板砖横飞,好不热闹。最后结果还是一地鸡毛,谁的口水也淹不了谁,谁的板砖也拍不死谁,看官们还是一头雾水啊!

  其实在双爷我这非专家的行家看来,这事儿狠简单狠简单啊!一张图就能说道明白事儿嘛,各位吵吵了半天儿,画张图出来不就一清二楚了么?有著名图论大师就说过了嘛: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嘛!

  得,还是双爷我来科普一哈。

  这事儿当然得先说前因。

  三老四少应该晓得1940年3月间“磁林涉武战役”吧?那是共军拾掇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朱怀冰,打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尔后为维护国共合作大局,见好就收,中央书记处于1940年4月12日致电朱总司令,要求朱总司令面见卫司令长官立煌,声明我军“决不越过汾(阳)离(石)、临(汾)屯(留)、漳河之线以南”,已过了这条线的共军也要全部撤到该线以北,这实际上也就划定划定了国共双方的战区。这个协议当然达成了——常公也是首肯了的哈,没他老点头,这事儿谈不成的哈。

  这也就是说,晋南这疙瘩,如果国不请,共就不能去,是吧?

  后来就是皖南事变,国共双方差点儿撕破脸儿,国停发了八爷的饷,宣布四爷是叛军,共军也不给国军统帅部发战报,还发动政治攻势要国府拿话来说,于是双方僵持不下。

  1941年5月间,中条山战事发作,倭军大破中条国军。常公着了急,约见周相,要求共军配合击敌,打退了倭军对中条山的进攻。常公要求的是啥配合耶?据1941年5月11日常公召见周相时的要求,是“你们用游击战争的办法,切断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等,敌人一恐慌,定会恢复原状”。

  也就是说,这是破击战,也是战略配合。常公估计,共军在倭军屁股后头这么一放火,倭军也只好掉头。这个嘛,也是经验之谈。

  但是,这回不一样了,倭军早料到了这一手,提前就把兵力物资调运到到位了。当然,这也是利用国军这段日子都在专力反共,军事准备也是针对共军的——中条山之战前半个月国军的作战会议上,讨论的也是如何消灭共军而不是对付倭军进攻(这个嘛,国档中有会议记录哈)。

  共军也部署了破击战,但没想到国军垮得那么快,共军部署下达之时,中条山已经是兵败如山倒了。

  这个时候,又冒出了以《大公报》为代表的一票公知和小清新儿,大叫共军为嘛不直接配合作战。N多年后,台湾一著名史家姓郑名浪平者在《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中也是这么着指责共军的。再后来,奎爷也撰长文称共军在中条之战中对国军没得“战役配合”,蛊惑得一大票国粉大为鸡冻,在网络上大叫撞天屈,大骂共军见死不救啥滴……

  这个嘛,又涉及一个军事概念了:战役配合。

  啥叫“战役配合”,战役配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配合的双方一定得在同一个作战区域配合作战。比如N年后的淮海战役(国方称为“徐蚌会战”),中原共军进入徐蚌地区与华东共军一起对徐州集团国军下手,那才叫战役配合,否则就不是而只能称之为“战略配合”!搁在中条之役这会儿耶,共军对中条国军作战役配合,那就必须进入这个地区——至少要进入晋南地区。而这个地方,是年前朱、卫两老总划定了界线的,共军要进入这疙瘩,得国军最高统帅点头——卫司令长官说了也不算滴!

  这个原因,常公本人是门儿清!所以他要求的,仅仅是“战略配合”,而不是“战役配合”。《大公报》的一票小清新儿和公知,都表错了情,所以常公才让雨农兄关照一哈,让他们赶紧闭嘴,甭TMD架秧子瞎嚷嚷起哄,狼希匹的,只会给老子添乱!

  国军中条山大败,共军方面不是没人动进入晋南的心思,比如刘邓就想借机南下进入晋南。但被共党中央制止,理由就是要跟卫长官搞好统战关系——他不请,俺们不去!共党中央还指示彭总去函请卫长官请示常公,我军可否进入该区?共党当然也知道常公不可能点头,但这话还得说,说的目的就是:不是我不去,是你不许多去。

  当然,共党也没把常公的“不许”视作金科玉律,冒犯不得!共党中央也设定了一个可以打破这个戒律的前提条件:如国倭军攻势不停,要过黄河奔西安,那么我军就可以不再理会常公同意还是不同意,那就一定南下,跨河击敌,保卫西安!

  双爷说明白了么?

  上个世纪的国共历史,绝大部分是军事史战争史,不懂军事不看图,玩儿不下去的!

  (以上均有档案文献为证,取八卦体是为了阅读方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