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红手印”压扁了“大写的人”
莫让“红手印”压扁了“大写的人”
钟 声
“ 7月1日 下午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主办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 《沈浩日记》首发式”(见《安徽日报》 7月3日 )。读罢这个标题为《红手印映出大写的人》的新闻特写,第一感觉就是正告炮制者:莫让“红手印”压扁了“大写的人”!
主流们及所主管的媒体和狗仔记者或许健忘,但真正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却不会。当年曾被宣扬得令人惊骇而不得不予同情的18个“血手印”,31年后的今天,何以突然失“血”而演变成了“红手印”?不觉得经此一变会使人联想多发,甚至会想到其中的猫腻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觉得这个完全失去“血”色的“红手印”有悖于“大写的人”的奉献精神,是对《第一书记》沈浩的大不敬和贬低?
不觉得炮制“血手印”者故伎重演,又在炮制“红手印”、“大写的人”和《第一书记》?
从沈浩的日记——当然也是主流们炮制的可见,作为中共党员干部,沈浩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帮助不少小岗村的贫困农民的感人事迹,的确不失为资改年代不可多得的好党员好干部。但毋庸置疑的是,沈浩给真正的共产党人、正义之士和人民留下的最深记忆,不是他的慷慨解囊于贫病农民,也不是他为小岗招商引资而经常奋战在酒场的拼搏精神,而是他数次率领小岗人赴南街村学习集体发展致富经验,欲图从根本上解决小岗人自为耕、户自为作而永难拔除穷根问题的求是态度。
沈浩同志也曾陷入苦闷、彷徨、不解和疑惑。尽管谩骂小岗人学南街村像猪一样蠢的党国英类主流“砖家”不会承认是在阻止小岗人改弦易辙,重走集体经济之路,但沈浩同志能不清楚这就是改变小岗村旧观的妙药良方?于是,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若想到期离去,无助的小岗人又屡屡以“红手印”挽留他这个省财政厅下派的财神爷,没办法,作为好党员好干部的沈浩只能以死而报小岗村及其善良而不乏自私的人民了。他那死前据说是陪客商在酒场连续作战,不就很能说明问题?
因此,与其说这个省派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是为改变小岗村“多年难进致富门”的落后面貌而死,不如说是被阻止其走南街村那样的集体经济道路的主流们所逼死!被小岗人习惯了的“红手印”所压扁、所压死!
到底如何宣传和弘扬沈浩的无私奉献精神?主流们不仅在改“血手印”为“红手印”上犯了大错,在不惜违背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定而炮制的党委《第一书记》上犯了大错,尤为重要的是违背“消灭私有制”这个党的奋斗宗旨和目标,南辕北辙,使一个本该为党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大贡献、有大作为而更有宣传教育价值的好党员好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与继续推崇小岗村这个私有化的典型交织中光辉大减、先进无多甚或优秀堪忧。所谓“莫让‘红手印’压扁了‘大写的人’”,就是藉此而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