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与李昌平先生商榷民工廉租房问题

火烧 2009-02-12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针对农民工廉租房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应通过公益用地建设社区,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强调政策支持与合理规划的重要性。

与李昌平先生商榷民工廉租房问题  

作者:我心悠悠  

先前拜读了昌平先生的《农民工应该去哪里》,觉得很多观点与我一致,但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农民进城问题,欧美的历史经验不谈了,对比性较差。相应来讲,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特点与我国较为接近,最主要的特点是人多地少,当然我国比他们复杂的多。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经验来看,发展速度最快的时间约30年。不管你叫什么名字,工业化也好、现代化也好,实际都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基本上30年后经济就处于较为停滞状态,日本早一点,韩国、台湾晚一点。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工作一直不如人意,所产生的问题及其复杂,中国的农民工进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讲的直白一点,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先进性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最近4万亿计划里面有大量的廉租房和经适房,但中央明确这是给城市住房困难家庭准备的,没有农民工的份。我认为是重大失误,建议中国左翼及一切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士联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计划,上书国务院及全国人大,争取帮助农民工分一杯羹,他们有这个资格来要求得到合理的城市住房。  

本人从事建筑业,对昌平先生的《农民工应该去哪里》绝大多数观点完全赞同,但可以从本专业提出优化意见,修正某些错误。  

以下是对昌平先生的《农民工应该去哪里》的点评(黑体为昌平先生文字):  

政府可以做的是,在地铁和公交车可及的地方,用公益用地建设“新工人”的“居住区”——每个“居住区”以30000人为上限,每套住房的面积在40-50平方米为宜,价格不超过1000元/平方米(和县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相当)。也可以由政府提供公益性土地,由“居住区”的成员自组工程队,自主建房。  

“新工人”的“居住区”必须建设在交通方便地区,如地铁、公交中心附近,方便其出行打工。30000人太多,已经不是小区的概念,是社区了,按人均20平方,一个60万平方的外地人社区会引起很多问题。还有昌平先生考虑了30000人的社区的小学、中学、医院配套吗?住房的面积在40-50平方米也不合适,我认为应该在60平方一套,因为40-50平方米很难设计两房,除非公共厨房及卫生间共用,而一房,孩子一大就出问题。土地必须是公益的。“由“居住区”的成员自组工程队,自主建房”,完全不成立,也许昌平先生考虑成本问题,但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建设流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意的,没有可操作性,难听点,不合法。  

这种“居住区”的住房价格控制在1000元/平方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土地价格15万元/亩,容积率按5计算,每平方米分摊地价46元/平方米;地面建筑费用约为650元/平方米;其他辅助费用105元/平方米。在中小城市,价格可以更低一些。   

土地必须是公益的,由政府解决。建安综合成本全国各地不同。容积率5,你不盖高层如何达到,连小高层都不行,1000元/平方米绝对办不到。“地面建筑费用约为650元/平方米;其他辅助费用105元/平方米”,这是现在中小城市的多层(6层砖混)建筑的成本价,要想再低不可能,你还没有计算设计费、监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其他一些费用。  

 我现在还不考虑是廉租的问题,还是经适的问题,金融方面的也不考虑。我不是要挑刺,仅仅是两段话里面,我就能找出很多毛病了。我想告诉乌有网友的是:  

如果中国左翼不能联合起来,真正的为群众争取利益,我们在这儿怀念主席是给主席丢脸,同样群众从左翼这儿得不到真正的利益,我们只会被看作一群发牢骚的家伙,而被无情的抛弃。  

而一个好的想法要形成计划,需要多专业人士合作,最起码你的计划毛病比较少了,可以经得起挑刺。建设部早就是房产商的代言人,房产商管你是民工还是老板,统统要吸血的。要把农民工从房产商手里解救出来,以及不用回农村,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我觉得乌有可以考虑建立一些课题组。如农民工进城问题等。由网友自发联合,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合理的方案,上书有关部门,然后网友一起助威,如果能够成功,帐就可以算到左翼头上。我们的弱势是缺乏资金,但我们也有很大的优点,我们不是为了钱,我们热爱国家、人民,专业上也未必比一些无良叫兽差。  

请大家考虑我的意见。  

   

   

   

   

     欢迎转贴,请注明作者;欢迎交流,qq:286196450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