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还有钉子户吗?
重庆一对夫妻因拒绝拆迁,面临多方压力与暴力,坚守家园。文章揭露拆迁背后的权力博弈与社会矛盾,引发对城市发展与个体权益的思考。
报纸上没有了,大家欢欢喜喜地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可现实呢?
就在离西南政法大学正门仅几百米的地方,有这样一对夫妻,露天而宿,衣食无着。平日里,作为重庆十周年献礼的红岩魂广场工程,遮挡住了背后的一个商业开发楼盘,更屏蔽了这对拒绝拆迁的夫妻的申诉!
像所有北京上访村的村民一样,他们也经历了“滚钉板”一般的折磨,但吴萍和杨武的故事只能曝光一次,而这一对同在重庆谋生的夫妻却依然面对着黑白两道的威逼和胁迫。男主人用头颅顶住铲车,才暂时保住现在的这一片Property。
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都不过是权力场域中的一极,他们因为共同的利益合谋共生,将这样的声音彻底efface,就连法律也将他们抛弃。
kfs和zf,将他们宣传成坐地起价的无赖,多次用暴力将他们拖出家园。
他们的财产已被全部没收,他们起初用来装修房子的材料也被付之一炬。现在这对夫妻的衣服、被褥等等都是周围的居民慷慨相赠的。
他们挂起了国旗,也曾幻想这样就可以得到他们希望得到的公平。

过去的家园已经成为照片上的形象,这个形象在现实中已无所依存。
“他们要建设,我们要生活!”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就只能睡在这个用垃圾堆起的帐篷里。看到围墙上的利刃,我不寒而栗……
同一片天空下,一条路隔开了两个世界。国旗再高,高不过吊车。这世界是以利益的争斗作为动力来前进的。
同样的故事注定还会在这个发展中的国家搬演。也许对于看客来说,尽管这样的故事的戏剧性不输PB,冲突强烈得胜过RPG游戏,他们终有疲倦的一天,何况这样的故事是发生在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的钉子户还会钉在那里多久。我甚至不知道,这样一些文字还会在这里存在多久。







过去的家园已经成为照片上的形象,这个形象在现实中已无所依存。


同样的故事注定还会在这个发展中的国家搬演。也许对于看客来说,尽管这样的故事的戏剧性不输PB,冲突强烈得胜过RPG游戏,他们终有疲倦的一天,何况这样的故事是发生在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的钉子户还会钉在那里多久。我甚至不知道,这样一些文字还会在这里存在多久。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