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国企投资“盲目”的根源是什么? 国企投资“盲目”的根源是什么?

火烧 2016-09-1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深入剖析国企投资盲目背后的原因,涉及决策失误、监管不力及政府干预等多重因素,揭示国企亏损黑洞与改革困境,强调提升决策规范性与加强监管的必要性。

国企投资“盲目”的根源是什么?

 

 

 

  人民日报报道:国企大手笔买买买,不少项目转眼成亏损黑洞。这篇文章是对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所写的评论。文章指出:审计署2014年发布的11家央企的审计公告显示,上百亿元投资亏损中,不少看上去十分“任性”,有的企业借给民企20亿元买矿、次年再花40亿元高价回购;近几年,国企走出去步伐加快,大手笔“买买买”,然而不少项目转眼却成了亏损黑洞,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投资打了水漂;还有一些国企,只关心负责人任期内的营收数字好不好看,不切实际追求规模,加剧产能过剩,最后滋生一批僵尸企业。问题是,亏损之后,许多决策者只要换家企业、换个岗位就可卸责,有些甚至留在原有岗位继续发号施令。要遏制违规经营、盲目投资、暗箱操作、转移资产等痼疾,提升决策的规范性势在必行。

 

  我想,国企投资盲目,有国企领导人决策草率、失误、甚至是动机不纯的问题,提升决策规范性理所应当,但国企乱投资背后的根源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其中,许多黑幕还有待揭开。因为很简单的问题,国企的上级是政府,他们搞大规模的投资,其项目是必须要经过政府批准的,项目投资失败了,怎么能只把板子打在国企领导人身上呢?

 

  这么多年来,国企走过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因为有一股势力要挖倒社会主义墙角,逼迫共产党下台。怎么才能达到目的呢?必须经过的路径就是搞垮国企和中国农村。把这两个领域搞垮了,执政党便失去了执政的基础,便不得不自动下台。

 

  对于农村,他们一方面怂恿政府陆续将本来应该在税收中支出的国民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养老成本、住房成本全面推卸给社会,由百姓自己承担,致使农民生活负担日益加重,从而不得不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诱导国家把几乎全部资金都用于搞超大城市化和所谓的工业化,而持续减少对新农村建设和水利建设的投入,加上地方政府为了继续维持土地财政,要尽可能多地剥夺农民的生存资源,一时间,“依法征地”如火如荼,被征掉地的必须外出打工,没被征掉地的,也人心惶惶,不敢再向手中的土地搞投入,怕资金投入下去地又被征了。有些乡村农民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积累,住上了三层小楼,结果,一个“城镇化”就把一家几代人积累的房产给扒掉了,自己的乡村产业诸如鱼塘没了,果林没了,养殖场没了,因此,不得已,也只好外出打工。最后,是为了压低粮价,发改委出台了极其严厉的处置政策,粮价稍有上涨就立即打压,以此逼迫农民不得不放弃种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政府一方面纵容种植养殖大面积使用激素农药增加单位产量减少劳动力投入,近年来甚至不惜逐年加大粮食进口,逐步将中国的肚皮管理权交给外国人,也不让农民通过种地获利。农民的生存资源被剥夺之后,无奈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无“根据地”、远离土地,远离家乡,无牵挂地进入一个个“城市”。良田大面积抛荒,年轻人纷纷离开土地,农村从此一片凋敝,毁灭农村的计划基本实现。

 

  对于国企,他们也是绞尽脑汁。先是发明了“冰棒理论”,说国企资产如果不立即卖掉,很快就会化掉。一大批国企就这样一文不值地卖掉了。可还是有一些家大业大的国企居然不仅没化掉,相反还得到巨大发展。一招不灵,他们又来第二招,发明了“吐痰论”,就是动员一切宣传机器,往国企身上“吐痰”,无限放大国企的“弊病”,把国企批倒、批臭,然后分而食之。这一招对于底气很厚的大型国企还是不起作用的时候,他们又想出了第三招。那就是通过腐败引诱、强权干预和投资诱导,把国企往倒闭的道路上引,往灭亡的悬崖下拉。大手笔“买买买”,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可以举两个很现实的例子。一个是某化工集团准备以近5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国外一家濒临倒闭的转基因农药企业,这个事目前好像正在进行。在全球一片反转的背景下,买下这家企业的后果傻子都能看出来是烧钱,可这个事好像谁都挡不住了。我并不认为这仅仅是化工集团的决策,而是明显有着强大的官方背景在其中“主导”,很明显,又一个“亏损黑洞”已摆在眼前。再看看一个个国企“地王”,有多少按时开工建设了?我们所知道的是,大多数国企“地王”拿地之后根本就没搞开发,而是大面积撂荒,但多少亿的国企资金却是被实实在在地套取一空。这中间,这些国企所在的当地政府究竟在其中做了多少手脚,有点智商的人们是不难想象到的。

 

  人民日报文章指出:新一轮国企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靠某一项改革包打天下。有的改革举措重在约束,如此次出台的终身追责制度;有的重在激励,如前不久出炉的国企员工持股试点;有的重在加强监管,如去年底公布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有的重在赋予企业活力竞争力,如推进混合所有制、授权董事会等。每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影响,同时又需其他改革予以支撑。多项改革的统筹推进、良性互动,将更好地解决国企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我认为,这些措施的出台很有必要,但更主要,还是首先要将那些着力“挖社会主义墙角”的“推墙派”们清除干净。习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国企,壮大国有经济,同时要加强新农村建设,这是号角,更是宣战,我们不仅要向国企内部的种种腐败宣战,更要向那些对国企虎视眈眈的“私有化”们宣战,这不仅关系国企的投资问题,更关系国企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