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土过后是多云
五十六岁的张菲,至今没有结过婚,26岁那年,她收养了第一个弃婴,以后30年的时间里,她陆续收养了30多名弃婴,并将他们抚养长大。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她没有放弃再收养弃婴的做法,目前还有十三名子女和她一同居住,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广州日报5月31日)
媒体评述:这是一位特殊的母亲,未婚、拾荒,30年的岁月里,她劳累贫困,晚上出去拾荒,在桥下、路边,甚至垃圾堆里,发现被遗弃的婴儿,不管孩子身上有什么先天缺陷,她都会把孩子带回家去。从这30多个孩子的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一束光芒在流淌:爱的暖流和善的力量。
媒体让我们从张菲身上读出“爱的暖流”和“善的力量”,我想我读出了,但我所读出的,绝不仅仅只是这些。
与此类似的新闻我还读过四川兴文县的王正龙。在该县仙峰山上有一所全县条件最差的村小———高山好村村小。严重缺水、设施简陋……学生步行上学大都需要两小时,学校长期留不住老师,在编教师哭着甩手下山另谋职业,只有一位代课教师坚持在这代课长达27年。他每年只领10个月工资,而且月工资从1982年的30元,到2007年也仅有460元。他的名字叫王正龙。
媒体报道时,所用的标题是《感动人心的力量》。我读过之后确实被感动,感动得流出了眼泪。可我的眼泪不是咸的,而是苦的。
我不知道,在王正龙的27年、张菲的30年里,他们,享受过多少“爱的暖流”和“善的力量”,他们又让社会产生过何种“感动”?也许是社会底层人被用糖豆子喂惯了,以至于什么人都可以在伪装的道德制高点将他们招呼过来,赏两粒不能抵饱的精神糖豆!感动?感动什么?王正龙和张菲几十年的遭遇证明们从未感动过什么人,更未感动过能够帮他们脱离苦海的社会机器,他们实际上是被“辉煌”的社会丢在浮华之外的荒野彻底遗忘了。
我千百次地问自己,这些新闻的主人翁为什么不是张百万、杨千万这样的富豪,为什么不是民政局、教育局这样的专业管理机构?我们可以看到,公款消费一年是3000个亿。可以看到先富们无比豪爽地一掷千金。都说改革开放的政策好,让勤劳者致富,让奉献有回报。可是,王正龙张菲不勤劳吗?王正龙张菲没贡献吗?可他们一个拾荒,一个每年只领10个月工资,而且月工资从1982年的30元,到2007年也仅有460元。那些在跑了偏的政策中投机出了第一桶金第N桶金的先贵们,那些在强权笼罩下醉生梦死的政客富豪们,你们凭什么比王正龙张菲们过得好?你们给过王正龙张菲们多少“爱的暖流”和“善的力量”?
把这种带血的“事迹”拿出来博取善良者的眼泪,这本身的动机就卑鄙无耻。还是收起那廉价的糖豆吧,张菲和王正龙们所需要的,绝不是这个,而是这个社会良心的集体赎罪!媒体的“感动制造者”们,求求你们,别再往因生活而苦苦挣扎的底层人心口上撒盐吧!你们要的“感动”太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