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解放军高级将领之四——肖克
肖克上将一生中绝对称得上传奇。开国将帅大都有传奇的经历,要说最传奇的莫过于陈赓大将,中共建党之前其父就与伟人有交往、在黄埔军校时被誉为黄埔三杰、东征救过蒋介石的命、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担任过高级将领、既救过周恩来的命也被周恩来救过命、被心狠手黑杀人不眨眼的蒋介石抓住又不得不放掉、是宋庆龄最关注的红军将领,总之,这哥们的传奇经历无人可比。其他将领,比如王树声讨饭回延安、宋任穷讨饭追红军、陈毅“断头今日又如何”、钟伟“娘卖×的我毙了你”等都显得苍白且层次低得多。肖克上将之所以说绝对传奇,一是有绝对的传奇事迹,二是传奇事迹虽没有陈赓大将那么丰富但档次绝对不输与陈大将,而且在解放军军史上的地位和功绩高于陈大将。
肖上将享年102岁,在中共所有高级将领中只有106岁的吕正操上将超过他。不到26岁时做为军事主官奉命率领红六军团北上,为中央红军长征打先锋。此时另一只先锋部队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后来仅余数百人随粟裕上山打游击。
肖克上将率领的红六军团1934年10月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会师时有9700人,而红三军则号称3000多人。两军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并进行了整编,下辖红四师、红六师。为了撑起红二军团的架子,从红六军团抽调了大批干部,红六军团参谋长李达调任红二军团参谋长,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调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四师和红六师政委分别由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方里明和袁任远担任。红六军团参谋长由下属十八师参谋长谭家述升任,政治部主任由夏曦担任。从红六军团抽调大批高级干部充实红二军团,从中可以看出红二军团在两军会师前实力远远不如红六军团,只不过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的名气远远不如红三军军长贺龙,只好屈居红二方面军军事主官次席。八路军改编时,南京国民政府给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授予了军衔,这才有后来人们传说的“少将芝麻酱”。授予上将的1人,即朱德;授予中将的有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宣侠父、萧克,周恩来、郭沫若和叶挺也被授予中将军衔;八路军其他师旅级干部一般都授予少将军衔,包括聂荣臻、徐向前两位元帅,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肖劲光、张云逸五位大将,以及具有大将资格的左权、陈光、卢冬升、彭雪枫、罗炳辉等;大将谭政、罗瑞卿等仅是上校军衔;至于大将粟裕、王树声、许光达,当时还根本排不上名次。从中可以分析出,肖上将一生最辉煌的大概就是1934年夏至抗战前期这七八年,如果此时共军授予军衔,估计10大元帅为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贺龙、叶剑英、刘伯承、叶挺、林彪、肖克,10大将军可能从项英、王稼祥、左权、徐向前、聂荣臻、陈光、徐海东、卢冬升、陈伯钧、王宏坤、陈赓、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赵尚志、杨靖宇、肖劲光、滕代远中产生。
但是,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肖上将的传奇。我之所以认为肖上将的传奇值得大书特书,是因为其紧紧与伟人联系在一起。毛主席一生屡受挫折,很多挫折都与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遵义会议前的挫折大都只是中国革命的路线问题,如果上升到中国革命的命运问题这个层面,大概只有三次,即1929年朱毛建军原则之争、长征中张国焘分裂活动和抗战初期王明的投降主义,后来的事实证明,在这三次关乎中国革命的命运之争中如果不是选择毛主席而是选择其对方,中国革命都将经历更加漫长的岁月。可惜的是,在伟人经历的这三大磨难中,肖上将都站错了队。一个人一生中站错一次队是容易的,但是在几乎所有生命攸关的时候都站错队,难乎其难。所以说肖上将绝对传奇。
1928年8月,红四军经历了“八月失败”,其第二十七团回乡心切,不战而溃,而肖克指挥的三营七连,却保持完整建制归队。肖上将崭露头角。红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后,朱毛讨论由谁接替团长职务,毛提肖克,朱提林彪,毛同意了朱的意见,林彪当了团长,肖克当了林彪手下的营长。由此可见当时朱比毛有时更强势一些。假设朱毛合作态势象后来的40多年,极有可能出现毛提肖后朱同意或不发表意见的情况,这样将会出现肖克是团长,林彪是肖克手下营长的情况,假设真是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将会是什么样呢?历史有时就这么神奇。1929年初肖上将担任红四军支队长,成为红四军高级将领。后来赫赫有名的刘亚楼、杨成武等当时就在肖上将手下。
1929年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后,朱毛对于红军的建军原则出现了争论,朱德比较强调红军的军事作用,对于毛泽东提出的红军要组织群众、创建根据地等工作不完全赞同。红四军第一、第二把手出现这种分歧,其他人员躲也躲不开,几乎都被卷进了这场争论,而且当时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并没有共识。第三把手陈毅觉得两个人都对,一会儿支持毛一会儿支持朱,这就是党史上的“陈毅主义”。第四把手刘安恭觉得两个人都不对,对两个人都进行了批评。前四把手的这种情况,让红军其他高级将领思想很混乱,除了林彪等少数人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外,其他大多数人没有领会到毛泽东的正确性,在1929年6月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上,肖上将投了陈毅一票,毛泽东落选了红四军前委书记这一红四军最高领导职务(按:当时朱毛争论之一是红四军前委书记是不是红四军最高领导)。这是肖上将在最关键时刻第一次“站错队”。后来在中国革命形势和铁的事实面前,肖上将和包括朱德在内的其他很多高级将领一样认识到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真心实意地接受了毛泽东的领导。从朱毛陈林肖几人在这次争论中的表现看,都可谓高风亮节,没有掺杂任何个人私念。如果以当今势利之人的想法,林彪应该支持朱德主张,因为朱德提拔了自己;肖克应该支持毛泽东,因为毛泽东赏识自己;陈毅应该向周恩来打毛泽东“小报告”,因为这样可以保住自己前委书记的位子。但这些人都没有这样做,林彪较早地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坚决支持了毛,证明林确实高出其他将领一筹;肖克觉得朱德主张有道理,并不因朱德没有支持自己当团长而有想法;陈毅认识到毛泽东比自己强得多,诚心诚意把毛泽东请回来,在他代表中央起草的指示信中,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
红军长征中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朱德召集红二、六军团领导开会批判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错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等均明确表态支持毛、周、博、洛反对张国焘,唯独“可爱”的肖上将却对张国焘表示了同情。说肖上将可爱,是因为当时红四方面军南下失败损失惨重,红四方面军都有很多人开始反对张国焘,“聪明人”躲还来不及呢,与张一点渊源都没有还往上贴,你说“可爱”不“可爱”?由此可见肖上将的实诚、耿直。毛泽东自评说张国焘分裂时期是自己一生中最黑暗时期,可见其在伟人心中留下多么深的阴影。这是肖上将第二次在关键时刻“站错队”。对于这种“污点”,大多数人都极力粉饰、开脱自己,而肖上将却直到“文革”时期面对红卫兵都直言不讳,确也表现出肖上将的无私无畏。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战,陕北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肖克担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其老部队红六军团改编为三五九旅。抗战初期,在与国民党合作抗日问题上,应采取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具体服从国民党到什么程度,在共产党内部也没有统一认识。这时,以钦差大臣自居的王明从苏联飞到延安,否定党中央和毛泽东独立自主的抗战路线,公开抛出了“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主张,一时迷惑了很多人。这些人认为,既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既然国共双方已经合作,既然红军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既然陕甘宁边区政府也接受国民党中央政府的领导,既然八路军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军饷,那么为了防止亡国灭种,自然无条件地服从国民党的指挥。假设真的按照王明的主张,估计共产党将经历第二个“1927年”。不幸的是,肖上将对王明的主张也颇多认同。直到延安整风清算王明错误路线时,王明已经是很多人避之惟恐不及,可肖克却不识时务,非要说几句公道话。这大概是肖上将第三次在关键时刻“站错队”。
肖上将在回忆自己的革命历程时,坦言曾经三次“站错队”,一是红四军朱毛之争二是张国焘分裂活动三是文化大革命。其实肖上将在文革时期站错队并不关键,首先文革时期站错队的很多很多不足为奇,其次文革时期站错队对伟人的影响微乎其微。红军创建时期建军原则、长征时期张国焘另立中央、抗战初期王明回国争夺领导权才是三次关键时期。在王明回国争夺领导权情况下,当时手握重兵、在共军将领中排名在前10位的肖上将只要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王明支持伟人就是“站错队”,何况肖上将对王明的主张也颇多认同呢?
假设在今日,大多数人在关键时期站错一次队政治生命基本就结束了,而我们的肖上将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三次关键时刻都“站错队”,你说是不是很传奇?当然,这也反映出肖上将那一代革命者实事求是、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尽管肖上将有所谓三次“站错队”问题,这完全是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同志间的不同意见,肖上将与伟人之间的关系绝对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小肚鸡肠,伟人的胸怀博大无边,肖上将的胸怀也十分宽阔。肖上将建国后一直得到重用,1954年担任国防部副部长,1957年担任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肖上将对伟人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百岁时记者采访他,老人家提起毛主席眼里闪烁着泪花话语充满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