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鲁迅参加的一次全国婚姻大讨论

火烧 2011-10-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1932年鲁迅参与的全国婚姻大讨论,围绕情变事件展开,探讨爱情与道德的关系。鲁迅支持公开讨论,认为暴露问题有助于社会进步,体现其深刻思想。
  79年前的今天(1932.6.12),中国曾经搞过一次婚姻爱情大讨论。主办者是由“五四时期”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副刊之一的《晨报副刊》发起的,主编是鼎鼎有名的孙伏园。当时的讨论很热烈,不同观点的“过招”,针尖对麦芒也很十分激烈。鲁迅先生非常关注这次一个法律、伦理、道德和净化社会风气的大讨论。

           讨论的起因是北京大学教授谭熙鸿的“情变”引起的。论者中有批评者,也有“理解万岁”的。批评者说作为为人师表的北京大学教授这样做受到的“道德制裁”应该罪加一等;“理解万岁”论者又主张“爱情(是)可以变迁”的。更有个别人认为这样的讨论“ 除了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佐证之外,毫无别的价值”;并建议《晨报副刊》立即停止讨论!

           一直关注这次讨论的鲁迅先生看到主张停止讨论的意见后,立即写信给主编孙伏园反对停止讨论,并同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鲁迅先生认为“先前登过二十来篇文章,诚然是古怪的居多,和爱情定则的讨论无甚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却可作参考,也有意外的价值。这不但可以给改革家看看,略为惊醒他们黄金色的好梦,而‘足为中国人没有讨论的资格的佐证’,也就是这些文章价值之所在了。”至于“主张爱情可以变迁,要小心你的老婆也会变心不爱你”以及对教员“应该格外严办”之类的言论,鲁迅觉得“非常有趣,令人看之茫茫然惘惘然”;如果没有这次公开的讨论,是很难听到这些“名言”的。

          对于社会上有不少人担心报刊揭出怪论是否会使作者出丑的问题,鲁迅认为:首先,“甲们以为可丑者在乙们也许以为可宝,全下一定,正无须乎替别人如此操心”;其次,丑是不能遮盖的;因为“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的好”。

          我非常赞同鲁迅先生的这种主张和思维方式。中国有一个成语:“讳疾忌医”。有病怕丑,遮遮掩掩,不去看医生,一旦病入膏肓,亡羊补牢的机会也没有,悔之晚矣!

         当今社会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公开讨论。北京师范大学搞的“女性文化论坛”也是讨论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就很好。我认为全国妇联和团中央应该支持他们把这个讨论推向更普及更深入的发展,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当今中国的婚姻爱情面临的问题比79年前鲁迅先生那个时代面临的问题更复杂更多样化。但是,就婚姻家庭爱情而已,这些问题的社会定位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就是79年以后仍然有必要公开讨论的最基本的共同点。所不同的是,由于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开放、观念的革新,那个时代象北京大学谭熙鸿教授“爱情变迁”的个别现象现在已变成虱多不痒的普遍现象了---师生恋,外遇或者飞来的“艳福”罄竹难书;一个男人,只要有钱,或者只要当官,“小秘”“小三”神马都不是浮云!这还不值得讨论么!

          如果形式的视而不见,或者认为小题大做都是姑息养奸,后果只能是鲁迅说那样:“外面遮上了,里面依然还是腐烂,倒不如不论好歹,一齐揭开来,大家看看的好”。

          国是家之国,家是国之家。家不安宁而盼国之和谐即如画饼充饥,竹篮打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