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不是本体
近读博友的一篇博文,说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是通过实践认识外部世界的,因此马克思把他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博友据此认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应该有本体论意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就是实践。
博友的这个观点并不是什么新观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哲学界盛行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其中有一小股,就是把实践当本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是实践,不能成立。所谓哲学本体,是问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这就是哲学家们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本身包含物质和精神。当我们以实践为本体的时候,我们将会面临一个难题,即不能确定它是一个物质本体还是一个精神本体,那就只好承认世界的本源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这就成了双重本体,即二元论。比较彻底的唯心哲学家和比较彻底的唯物哲学家,都不承认二元论。二元论实际上是采用和稀泥的办法,取消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但是不讲谁为第一性,就取消了哲学本体问题,从而取消了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都不存在了,也就没有哲学了。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否与外部世界相符,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毛主席也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阶级性,一是实践性。在马克思发现实践的哲学意义之前,人们对于能否认识外部世界这个问题,是不能证实的,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但是,我们毕竟不能因为实践有特殊的地位,就把它提升为世界的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它的党派性(唯物主义派别)和实践性是不可分割的。只讲实践性部分,丢掉党派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了中性的东西,就失去了它的特殊本质。取消一个理论体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从而摧毁体系本身,这是西方解构主义学派阉割马克思主义经常玩的把戏。
实际上,实践唯物主义思潮由于违背哲学常识,肢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过于明显,在中国工人阶级中没有多大市场,闹了几天就掩旗息鼓了。我们发现博友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还在严肃认真地重复昨天的故事,简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因此就写了这篇博文,想给草根哲学家们提个醒,往直走,不要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