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作诗荒谬污蔑社会福利劳动者权利
谢作诗荒谬污蔑社会福利劳动者权利
自茅于轼歇菜,天则经济研究所企业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谢作诗又跳出来招摇了。2015年10月提出低收入者合娶老婆的言论,被网友称作"谢作死"。其实在2014年谢作诗就抛出过——三从四德不是歧视妇女,而是人类高级智慧——这样的谬论。 5月07日,谢作诗又鼓捣一篇——越富裕越增长:“新常态”的说法不成立。在文章最后,更是一派胡言。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冷战时期面对苏联,还能收敛一些,对工人农民做的让步比较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福利和就业保护。这个时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使脱离实际的斯大林模式相形见绌。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开始胡闹,金融胡作非为,实体经济被转移国外,特别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管理宏观生产管理,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下坡路。即使能够通过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世界巧取豪夺,通过科学技术优势盘剥世界,也只是肥了金融资本,国家对社会的能力却成了烂摊子。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当政者,有的公开说不需要高增长,只需要环保一些,能维持就行了。
而谢作诗却为资本主义鼓吹的谬论当吹鼓手,这些谬论是早就出现的,谢作诗只是又一次鹦鹉学舌。无非就是让资本主义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剥削,让劳动者更加处于奴隶地位,这样就经济增长了,增长的快了。这样的逻辑,奴隶制就会成为最好的经济制度,奴隶制社会就会成为最好的社会。职场是应该奖勤罚懒的,需要生产管理的,企业的正当权利是需要有的,但不能侵犯劳动者的正当权利。这不是平衡论,平衡论是荒谬的。任何正当权利都必须有保证和维护,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历史证明,这是历史必由之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否则战争、社会灾难、政治经济灾难就要出现。北欧德国日本的经验教训证明,恰恰是劳动者福利权利好的时候社会经济好,歪门邪道让福利难以为继,却想进一步削弱福利劳动者权利,只能错上加错,必然导致社会危机,现在全世界资本主义的困境动荡已经证明这个趋势。
附:
谢作诗 |越富裕越增长:“新常态”的说法不成立 05月07日
发达国家增长率低,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被看作是正常现象。形象的比喻是:一个人在青春期的时候长得快,一年可以长十公分;到了接近成年的阶段,一年长一公分就不错了,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规律。
规律源于宏观增长理论。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因此随着资本不断积累,增长率就会下降。当然不是所有增长理论都认为富裕国家的增长率会下降,但是它们不是靠指出“随着资本不断积累增长率会下降”的逻辑错误,而是靠引入新的因素来修正模型,例如认为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不存在报酬递减的问题,因而富裕国家增长率就未必下降。
这其实是学术界非常不好的传统。当一种理论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不是去检查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不是与现实相符合、逻辑推理是不是正确,而是引入新的因素重新构建新的理论。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是两要素模型的逻辑结论。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而劳动增长不可能赶得上资本的速度,因此资本的边际收益就会递减。然而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资本并不是与劳动相对应的铁板一块,而是性质有别、形态各异的一切能够创造收入的东西,如土地、机器、厂房……按照费歇尔的意思,其实劳动也是资本,无非是资本中的一种而已。
一旦考虑到现实中的资本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组合,甚至劳动也是资本中的一种,那么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就不一定成立了。道理不难理解,既然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是因为劳动增长赶不上资本的步伐,那么凭什么一种资本不会因为另一种资本的增加而避免边际收益递减呢?试问:机器人是不是资本?机器人不是劳动的替代吗?如果劳动快速增长就能避免资本边际收益递减,那么机器人快速增长为什么就不能避免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呢?
事实上,技术就是资本啊,新增长理论所说的教育、健康也是资本,技术、教育、健康这些因素都可以让我们平常所理解的资本摆脱边际收益递减的束缚。
但我不想只是强调这些。我们必须回到经济增长的本源上来。
经济增长当然是财富积累的原因,但反过来财富积累又何尝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为什么现代意义上的增长发生在近代以来,而人类经济几千年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增长呢?因为现代生产是借助机器设备等资本品(工具)开展的迂回生产。没有财富积累,吃了这顿没有下顿,是不可能有资本积累和迂回生产发生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增长也是财富积累的结果;越是富有,越是有能力积累资本,把迂回生产的链条拉长,就越能实现高增长。
绝非如凯恩斯主义者所宣称的,收入高边际消费倾向就会低,将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是典型的局部均衡分析,暗含人的需求结构固定不变的假设。但实际上,随着收入增加财富积累,人们的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收入增加,我吃的馒头的数量虽然不会同比例增加,但是并非我的消费就不会同比例增加,因为现在我要买iphone了,要带女朋友去海边度假了;收入进一步增长,或许我还要到太空旅游,这些都是消费的增长。这几年,我家用过iphone4、iphone5、iphone5S、iphone6,收入不增长,可能吗?再看看,发达国家的消费倾向低吗?
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事实上,工业革命之前与经济停滞不前相伴随的正是经济结构的单一化。而工业革命后,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恰恰是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相伴随的。只是我们忽略了,这种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正是收入增加财富积累的结果。逻辑上,富裕的发达国家更加有能力实现消费结构的多样化!
我们讲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更能实现快速增长,这其实是一种错觉。试问:如果没有发达国家的资本,发展中国家如何借助迂回生产实现快速增长?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实现了快速增长,这并不是低收入、贫穷的成绩,而是高收入、富裕的功劳。为什么说开放是中国“经济奇迹”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开放让中国充分利用了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啊!
而且低工资也绝对不是高增长的原因。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工资低和劳动生产率低是一回事。我们不能一方面说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说高工资不利于经济增长。这是精神分裂。我们知道劳动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生产率会提高,这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我们想过没有,是农民种地的收入高,还是打工的收入高?我们看到劳动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提高了生产率,却忽视了与此相伴随,工资也是提高了的。
低工资不是增长的原因,高工资也不是增长的障碍。当然,工资要是市场决定的;人为拔高的工资不利于,人为压低的工资同样也不利于经济增长。假如低工资、贫穷有利于经济增长,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成为发达国家的只是少数国家、最快的经济增长没有出现在非洲?
发达国家高工资、富裕,却低增长,是因为他们普遍具有福利主义倾向,政府在济贫、教育、医疗、养老方面支出不断,甚至不惜举债度日,寅吃卯粮。福利主义削弱民众自立精神,也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税收负担。发达国家通常过度保护劳工,企业要应对最低工资、妇女福利、安全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成本高昂。在欧洲国家,企业即便有正当理由也很难轻易开除员工,除非已经准备好一大笔赔偿金。如此破坏市场,怎么可能有高增长呢?
中国人均GDP未满8000美元,增长显著放缓,却被人说成是“新常态”。完全不对。如果我们不过度举债、超发货币,不错误推行最低工资法、新劳动合同法,不让高税负、五险一金把企业压得抬不起头,不坚持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真正放松管制,是可以继续高增长的。(原文发表于《深圳特区报》)
三从四德不是歧视妇女:http://v.qq.com/boke/page/p/0/x/p01976imkb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