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以来,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农民工” 中国大陆的民工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散人民公社后,进入九十年代,农民收益逐渐降低,社员失去“家园”,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才渐渐出现的。 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文章,提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 接着第4期《红旗》杂志又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的文章,明确引证了毛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1958年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样,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诞生了。7月中旬,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红旗》杂志常务编辑李友久、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专程到嵖岈山公社,和地委工作组一起,召开社队干部座谈会,并到各队调查,在总结群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公社研究了一些规章制度,初步制定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章程(草稿)》。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总结了青年队集体吃食堂的好处,推广了公共食堂;同时成立了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缝纫组;公社设立了农业、林业、畜牧、工交、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右派取得权力后“全面改革”, 在改革“高歌猛进”的号角声中,1985年,曾经是美好家园的人民公社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重新恢复了乡、镇人民政府。 右派多年来复辟资本主义“单干”的奸计至此全部得逞。
如果说八十年代农民工是“打游击”进城,那么到90年代初无疑就是“有组织有计划”进城,九十年代中期直到现在农民工进城规模则是“淮海战役”。至此已经完全完成了由人民公社社员到另一种角色——“农民工”的转变. 这是改革开放的“功劳”,人民公社解散后,曾经的美好家园没有了,义无反顾地闯进陌生的城镇,汇聚成让人叹为观止的亿万农民工大军。他们以打工者的身份吃苦受累,高强度地劳动,支撑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建设城市,创造财富,提供税收,接受资本家残酷剥削。中国劳动力的廉价全世界著名,由于大量的“唐僧肉”消化不了,为了不让送上门来的“唐僧肉”逃走,中国汉奸官僚资本家把“唐僧肉”卖给外国资本家, 让外国资本家一起来分享这块“肥肉”
引狼入室,一起共享这群肥美的羊肉,于是许多外国资本注入,一起和中国资本家分享这块庞大的“唐僧肉”,
如苏州工业园区,就有几千家外资企业。 由此,廉价劳动力农民工创造的财富流向了全世界,成为了全世界剥削的对象。
当初的人民公社社员完全沦为中外资本家廉价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改革开放,实际已经赤裸裸的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中外资本家们对农民工奉行的政策是“始乱终弃”,吸尽最后一滴血,年纪大后劳动不了时,或金融危机爆发后,让其“退休”回农村 。
第一二代农民工他们中许多人已青春不再,靠打工那点收入又不足以在城里置业安家,“打道回农村”差不多成为他们必然的归宿。“农民工40现象”集中反映了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用之而不养之”。
城市被剥削,年纪大回到农村,孑然一身,“单干”干不动, 也没有“人民公社”这个可以养老的家园,又依靠子辈继续进城给中外反动资本家残酷剥削,世世辈辈沦为中外资本家的奴隶,没有尊严,不算是人。
本来毛主席时代,人民公社模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充裕, 社员可以轮流休息, 一个月时间只用工作半个月,或更少的时间。 这正是以“劳逸结合”来抵消产品过剩的“金融危机” 。 社员得以从繁忙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了社会主义的这种“劳逸结合”的福利, 人民生活富足,且轻松,其余时间可以参加民兵训练、站岗巡逻、为保卫家园“加班”防止反革命破坏。当然也可以串联学习、去旅游考察、或根据自己的喜好, 也可以去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业余爱好”。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人民公社“小城市”的社员生产的农作物,供应大城市, 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大城市工人阶级则生产工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如家电、家具、手机、电脑 、衣物、等等供应给人民公社“小城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工人的双休日也变成三休日、四休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空出的富裕的时间同样也可以去串联交流、去旅游考察等。
第三产业——服务业也是国营,旅游串联专线铁路提供运输服务,运送工农到各处革命串联、旅游考察。 服务业为有充裕时间串联交流、旅游学习的工农阶级提供服务。反过来工农又为第三产业的工作者生产物资,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而现在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劳动力过剩,就把工人下岗, 没工作的人天天闲,拿低保。 过非人的生活, 有工作的呢,有时候天天上班, 加班加点。 即使再清闲再正规的单位也要上5天班。 出现“窝人”现象。
本来按人民公社模式, 农民工“只养中国人民”, 是“举手之劳”之事, 可是现在呢,不但要给中国资本家当下蛋的鸡, 还要被卖给外国资本家拔光身上的毛 ,成了中外豺狼口中的羔羊。
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大量农民工,父辈被拉上屠宰场血被吸完了,儿女又马上赤膊上阵、引颈受戳。 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彻底沦为奴隶
城市工人阶级由于“吃不得苦”且市井奸猾,不愿意“引颈受戳”,还常常“落草为寇”,干些“剪径”或“替天行道”的“事业”出来,令剥削阶级头痛不以, 低保政策终于姗姗来到, 所以在城市,失业居民就成了“低保户”
于是在今天的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农民工”+“低保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 这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
为了避免中国农民成为中外剥削者的奴隶, 为了工人不再失业,不再“低保” 为了工农阶级翻身做国家主人,
必须重新建立“农村人民公社”, 城市也按照巴黎公社模式成立各省市县级人民公社或“革命委员会”。
改革开放既然已经走上邪路,就要知错能改,放弃邓小平的“洋奴哲学”路线,回到伟大毛主席为大家设计的“人民公社”模式, 则全国人民幸福无比。 这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所要的结果吗?
最后附上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2NzI4MzI=.html【老电影】红旗渠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向英雄的l林县人民致敬! 公社凝聚力是多么的大, 人人无私奉献, 有难同当 有福同享, 这就是公社大家园的感染力,优越性.
再附个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yMjkzNjQ=.html 视频歌曲: 【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 】 :要和工农相结合,立场稳方向明,朝气蓬勃干革命......
张丹青 2010年4月24日 |